2012/10/27

Lawless 無法無天



很久未曾試過看完電影以後腦海一片空白,沉澱了數天依然想不到怎樣評價,最後選擇還原基本步寫一下感受之類。Lawless依照Jack Bondurant的孫子 Matt Bondurant 編寫其家族歷史的 The Wettest County in the World改編,以美國三十年代叱吒一時的黑幫家族Bondurant 兄弟為藍本,寫下他們在全國實行禁酒令時賣買私酒,最後成功建構其家族的王國的經歷。



起初以為電影是以男兒血汗堆砌的情節為主,結果電影情節的推進頗為緩慢,Bondurant 三兄弟的性格帶不出那種黑幫義氣鐵漢子的感覺。大哥 Howard實力於二弟 Forrest 之下,一次沉醉情愛之中而失約使Forrest被其他黑幫割穿頸部重創,因為疚自此處於一個更被動的位置;二哥 Forrest 是三兄弟與生意之首,為家族起了「打不死」的外號,為三弟Jack 的安全甘願以身犯險;三弟Jack自小膽小,在Forrest 受傷以後開始希望改變自己,希望成為家族的代表人物。三兄弟之中除了Forrest 近似我們口中的英雄豪傑,其餘兩兄弟顯得窩囊。


如果以為Lawless是形容Bondurant家族的歷史,以為將出現什麼拳定天下走私火併警察之類的場面,這電影注定令人失望;相反Lawless比較適合形容當時美國小州份的情況,聯邦政府派來的人鬧得滿城風雨,Bondurant 家族崛起的故事。

電影結尾以為最是英雄表現的一幕,Jack 再次的魯莽行為顯得他的無能,Forrest 的義氣亦顯得一無是處,Howard 又再次比較被動,最後Jack 成功手刃仇人。Jack在電影是一個成長的角色,由懦弱為了Forrest而一步一步變成主動,然而他只得一腔熱血難以成為家族生意的首領。

兩位女角在電影中佔的戲份不多,但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在劇情推進上有其重要性,她們更能顯出兩位男主角人性化的弱點。Forrest 自以為自己打不死,卻沒想到是侍Maggie 教回他;Jack 追女孩的時候帶 Bertha 去參觀他們的秘密產酒地,結果被針對他們的警察 Rakes發現,酒廠被封鎖,好朋友 Cricket 亦在這次被 Rakes 殺害

電影被分類為三級電影,中間的確加插幾場血腥的場口,製作人或許企圖以血腥的場口加強Bondurant兄弟的性格。縱然覺得這些仍算是無謂血腥,然而這幾幕的確印象深刻。

2012/10/24

想到什麼.寫什麼




最近在家說話好像少了(我懷疑其實也不是很少),結果換來媽媽對我現況的極度擔憂,偶爾一句「你為什麼不作聲?」或是「你是不是不開心?」之類的問題,弄得我其實也有點不太耐煩,只有假裝心平氣和地對她說:「其實我真的沒有問題,只是不太想說話。」

忽爾想起家中流傳了很多年依然被談論的小事,我小時候說話太多經常令家人感到不耐煩,有一次爸爸忍不住說我說:「我們玩一個遊戲,看下你可不可以 15 分鐘內不說話,贏了就……」遊戲最後我贏了,原因是我太悶而睡著了,輕易地把他們技術性擊倒沒有爭吵的餘地,現在提起依然感到無限的光榮卡卡卡。

從前說話太多被嫌棄,現在說話太少又被誤會,其實有時候我喜歡就說幾句不喜歡就閉口不就是幾好,反正我相信我說話再多也不會連續說幾分鐘而不呼吸,說話再少還不會是自閉的程度。

當然有人看到這裡會走過來指著我說「你邊會唔講野架,咪玩啦。」說得對,我根本沒有可能不說話,所以說話的多寡不如留給我自己的決定。

說到這裡準備想睡覺,結果忽爾被蚊子那煩人的叫聲在耳邊嚴重騷擾,只好立刻向蚊子俯首稱臣,跪求牠放我一條生路,切勿不要做一些擾人清夢的缺德行為。當然我頓時對自己在凌晨時份的身體限制有了深刻的了解,眼界也許差了手腳協調慢了,這都是立刻睡覺的警號。

救命。

寫到這裡其實我很滿足,懷疑自己很久沒有寫過這類近似 xanga 式日記的文章,就是沒有特定小事大意義需要分享,單純地想到什麼寫什麼。也許別人看起來有點無聊滑稽低能什麼也好,但是我樂在其中享受腦震盪的一刻,所以就容我在偽.影評寫一下零碎的瑣事。

最後三萬了.謝。


2012/10/20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少年自讀日記




我翻查了自己的戲票紀錄,懷疑自己很久沒有看過一齣電影以後有這麼一種無法排解的鬱結。我無法不開宗明義地說明我對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的熱愛,這電影應該是2012 年截至現時我最喜歡的電影,我甚至想於短時間內再看一次。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是一齣悲劇。縱然它不是那種哭得死來活去的悲劇,甚至戲中有不少笑位,但觀眾就是無法輕輕鬆鬆地離開電影院。這不是讓你懷緬舊時的青春電影,若然觀眾以為這如某些評論所說是美國版的「那些年」,那麼我只能說完全不是那回事。這電影講述三位可憐人的故事,他們年輕但是他們很沉重,各自背著自身的大包袱渡過人生中的每一天。一向自閉而且接受精神治療的 Charlie ( Logan Lerman 飾) 升上高中以後認識了高年級的 Sam ( Emma Watson 飾) 與 Patrick ( Ezra Miller 飾),他認識了一班朋友,漸漸離開好朋友自殺的陰霾。他結識朋友參加派對參加舞會結交女朋友,開始他新一頁的人生卻因為與女朋友不歡而散令他與所有人斷絕來往,後來他們再度成為好朋友,在友情愛情之間經歷了人生很多重要的時刻,互相成為對方的支持……

整套電影沒有半分鐘的悶場,前段的情節原來是後段的伏筆,導演說故事的技術一流,但因為這一流的技巧讓觀眾沒有太大心理準備之下進入後段的高潮。不得不鼓掌的是有些片段與對白在電影先後出現兩次,然而再度出現的時候卻是代表與第一次迥然不同的意思。這些鋪排上的用心提升了電影的層次,同時成功牽引著觀眾的情緒。另外,電影還有一處值得欣賞是最後講述真正影響 Charlie 的主因時採用了間接委婉的表達方法,僅僅透過醫生的口以一句總結事情,讓電影的表達不過火位之餘更讓那種讓人痛心的感受淡淡滲出。

三位主角的表現其實相當不錯,Logan Lerman 演得很自然真的滿有 Charlie 的感覺,Emma Watson 依舊迷人,與 Ezra Miller 跳舞的那部分讓人眼前一亮,至於 Ezra Miller,他不是沒有那種搶戲的表現但是的確吸引著觀眾的眼球。他們真的讓電影生色不少,讓觀眾隨著他們的經歷又笑又哭。 另外,配樂一流,真的有買原聲大碟的衝動,與電影配搭一流。

電影談及突破,如 poster 所說: We are infinite。我嚮往他們站在小卡車上雙手舉起的自由感覺,就如 Charlie 首次看著 Sam 時的憧憬,也許我們每一個都如電影開首與結尾一樣需要一條隧道,以及一架小卡車……

P.S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只是我絕不能把它放在正文,恐怕破壞了我寫偽.影評的一氣呵成。正如馬家輝在<語言解碼>一文提到「戲名看似尋常小事,但就似好文章總從題目開始有意思,戲名改得或譯得不好,足令細心的觀眾從買票的剎那便開始感到遺憾。」我自問不是細心的觀眾,只是這齣電影的中文譯名譯得不能再差。如果取其意思玩一次「食字」已略嫌低俗,但現在除了低俗以外還是一頭霧水,根本搞不清那個「自讀」於電影中的意思。

電影很好譯名太差,其實真的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2012/10/12

Ruby Sparks 書中字有夢女神



Ruby Sparks 雖然以富浪漫主義的愛情小品為旗號,但導演的野心顯然不只是製作一齣普通的愛情電影。

Calvin 是年少成名的暢銷作家,生活卻異常枯燥。他與小狗同住,除了哥哥以外沒有什麼朋友,女朋友在其父離世後不久提出分手,甚至需要定時與心理醫生會面,寫作上亦因缺乏靈感而沒有重大突破。他於夢中邂逅女孩 Ruby,醒來以後靈感如注,在打字機前不眠不休撰寫故事。某天這位虛構的女孩忽爾出現在 Calvin 的家,背景身份興趣與 Calvin 筆下的 Ruby 如出一轍,而 Calvin 亦發現自己可以隨意改變 Ruby。Calvin 與 Ruby 打得火熱,Calvin 亦放棄寫那小說,但隨著時間的過去,Ruby 開始渴望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這一切令 Calvin 難以習慣,最後決定重新撰寫那部小說把Ruby 帶回自己的身邊。那次以後,Calvin 不斷在應否繼續創作小說而令 Ruby 變成他心中完美的女朋友的掙扎當中,Calvin 的操控行為亦使 Ruby 難以忍受,Calvin 失控以後道出 Ruby 只是他的創作物這事實,Ruby 亦離開了 Calvin……

雖然 Ruby Sparks 在香港並未受到太大重視,但電影卻給予我出乎意料的驚喜。

電影在情節處理上值得一讚,故事雖然以虛構女生為女主角,但她與一般人無異擁有自己的思想,Ruby 那不受約束的性格與 Calvin 的自我中心成為片中最大的張力,以至他們短暫甜蜜過後不斷產生磨擦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高潮。Calvin 雖然曾經一度希望給予 Ruby 自由,但當 Ruby 再次偏離他的期望時,平日斯文的創作才子頓時被慾望控制,透過對 Ruby 的「虐待」展示自己的權力,這一幕看起來震撼但同時令人心痛,卻是預見的事實。

男主角 Paul Dano 談不上英俊,但的確配合 Calvin 宅男形象。女主角 Zoe Kazan 算是標緻,Ruby 的性格套於她身上亦有一番味道,更重要的是她同時是 Ruby Sparks 的編劇,對她頓時刮目相看。 事實上,Paul Dano 與 Zoe Kazan 在戲外是拍拖 5 年的戀人,彷彿為這套電影點綴了一點花邊新聞。

電影不是什麼高成本製作,意念創新但是沒有特技的支援,或甚可以當是一個控制狂與普通人的愛情故事,但是這部小品有笑有淚的確值得花一點時間去欣賞。

2012/10/09

十年前後






最近翻了林奕華在二零零五年出版的《等待香港.文化篇》,書中第二部分輯錄了幾十篇作者寫於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一年的五百字短文,當中大多或是談及當時重要的文化時事或是作者的生活軼事。

距離作者撰寫那些文章轉眼間過了十多年,很多被談及的事件經歷時間的洗禮後漸漸褪色成一些無關痛癢的舊聞。作者曾花了幾篇篇幅去談及「翻版」光碟對電影業的影響以及其衍生的問題,現在說起又已經不是當初那回事。從前長年佔據電影院螢幕的防止錄影勿買翻版的廣告已經成為歷史,街頭巷尾擺檔的「翻版」站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迅速沒落。「翻版」淪為上一個年代的文化產物在這一代漸失其位置,對港產片的破壞力早被其他問題取締。

雖然文中不少提及事件早被市民遺忘得一乾二淨,但是不少關於文化的核心因素仍然存在。城市依然目光短淺以金錢為首,傳媒繼續以圖片代替文字,我們依舊一方面崇洋一方面拒絕花時間理解他們的文化,這些事在現今社會仍然是俯拾皆是,絲毫沒有半點改變。

十年前後小城政府班子轉換了兩次,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大事,樓價越過九七的高位,跟內地矛盾愈趨激烈、潮流玩意衣飾打扮每刻不斷轉換。縱然時事文化存有時限性,但是小城中的文化質素彷彿仍然停留在十年前,或者這亦可解作為另一種的倒退。

            

2012/10/01

Ted 賤熊30


記得一直以來對這套電影不算抱有太大興趣,但後來還是因為當中的小熊而進場,始終小熊公仔是很多人不論男女的童年回憶。Ted 其實樣子還算是可愛,只是他(牠?)其實真的頗為不文,中文翻譯其名為賤熊倒是少有的貼切。

男主角 John 小時候許願成功得到一隻擁有生命的小熊,轉眼間他已經 35 歲但仍會跟小熊 Ted 享受一種稚氣的快樂,甚至被一直胡作非為的 Ted 影響,令跟他拍拖 4 年的女朋友 Lori 忍無可忍。 John 為了 Lori 的緣故而幫 Ted 找工作找房子,但 Ted 與 John 卻從來沒有間斷來往,最後終令 John 與 Lori 分開。 Ted 見到失意落泊的 John 決意幫他重新追求 Lori,甚至跟 Lori 私下協議,但在 John 與 Lori 傾談的途中,Ted 被一對父子捉走……

電影中的笑位甚多,雖然多是不文的笑點,但結果是全場一同大笑的感覺還是不錯。當然電影是以帶出 John 與 Ted 之間的友情為主軸,最後還是以一貫呈現感動的感覺,讓人在電影中有笑有淚。

 Ted 這隻小熊真的有問題,他口賤好色沒有分寸,有時候覺得他真的是 John 人生之中很大的破壞者,但他同時有義氣膽色甚至能跟 John 一起怕行雷一同分享很多生活細節。當 Ted 把屋子弄得烏煙瘴氣時又真的想大罵 Ted,但當 John 叫 Ted 離開時又會覺得有一點殘忍,叫觀眾跟 John 一樣對 Ted 真的叫人又愛又恨,或者亦引起很多人對於周遭朋友的一點共鳴。

電影中唯一一處讓人有點無奈是那對父子笨賊,父親為了一圓兒子的願望而強搶 Ted,最後使 Ted 斷手斷腳。他們的出現有點突兀處事手法什麼什麼都有點奇怪,好像應該是電影的高潮位,但又覺得與整套電影的格局有點格格不入,或者只當這一段是普通的情節張力。

假期應節之選,唯一是不要被那小熊騙了以為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