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1

Nowhere Boy 約翰連儂:不羈前傳


這是一齣關於 John Lennon 成立 Beatles前的故事。

香港只得百老匯兩間戲院上映,其實令人頗為意外,所以最後去了闊別了N年的Palace IFC。看罷電影後,我心中泛起更多疑問。與The Tree of Life相比,Nowhere Boy明顯更適合香港觀眾,加上Beatles在香港應該還是有很多Fans,票房應該不算差(唯一問題只是外國在2009年已經上映),為什麼只得少數戲院上映?

對Beatles認識不深,對John Lennon的認識亦止於他是Beatles的成員,但是看完故事簡介已經決定入場。我很想了解這名音樂巨星的背後,究竟什麼因素驅使他成名,最後組成了瘋魔全球的Beatles。而且,雖然我一直不勤力對待我的結他,但對它還是有一種獨特的感覺,很想看看它大放異彩的片(理由有點牽強)。

Nowhere Boy是我近來入場的三套電影中看得最舒服的一齣,故事直接,節奏明快,然而劇情還是偏向薄弱。最失望的一刻是飾演John Lennon的Aaron Johnson在毫無預警時突然說他想組一隊band,就是之前劇情鋪排還不能令我覺得John Lennon對Rock and roll有無限的熱情,或是未能交代他想組一隊band的原因。

不過,電影中有幾段片段還是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段是John Lennon在他生母Julia Lenon家中練習五弦琴,John Lennon的靜態練習與旁邊人物不斷流動形成強烈對比,造成一種長時間訓練的感覺。雖然這是常見的拍攝手法,但仍是值得一讚,只是這約兩分鐘的片段不足以令我覺得John Lennon對音樂的熱愛會使他他日有此成就。

第二段是幾次演唱會,其實每次看電影也很喜歡看演唱會的片段,感覺很強烈。當然相比起Nana的演唱會,這套還是毫無疑問地比下去,只是看到他們夾band的興奮,為自己理想奮鬥的激昂,我還是覺得不錯。

最後一段是一開場的時候,John Lennon的老師兩次罵他是 nowhere boy,在碼頭找了份工已經是萬幸,遑論當什麼了不起的人。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我們選擇一條非大路,我們都很容易被長輩看低,好像我們的人生一定要讀好書進大學做政府工才有出色。這樣倒模的人生我並不嚮往,做人還是應該依自己喜歡的路而行,當然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但沒有試過又怎知不行?就是要仆倒,我們還是應該用最型格的姿態仆倒,好叫看到的人不敢說什麼……

當然這電影的主線提到John Lennon跟他生母Julia Lennon與撫養他成長的姨姨Mimi Smith的關係,錯中複雜,苦澀有淚。這不完全的家庭背景是John Lennon心中的刺,亦使他變成叛逆不羈的少年。可惜,當他們仨的關係好轉的時候,Julia Lennon卻因車禍喪生(記得戲院突然有「嘩」的一聲),但她的離世亦使John Lennon變得生性、踏實。人,還是經歷過磨練才能成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