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選最佳劇集,十之八九選《選戰》,剩下的選《警界線》。香港電視一開台,震撼了好一群人,不少幾年不看港劇的人,紛紛蒲頭追劇,甚至不吝嗇對外公布我在追劇。
與大台的煲劇生態不同,港視兩齣劇集,《警界線》星期一至五日日播,《選戰》則每星期一集。好不容易,等到星期六,看完《選戰》第二集。
《選戰》的確題材特別,但放下了政治題材的框架,劇情依究是爭權逐利,人心險惡的對決,也就是大台幾乎每齣宮廷劇、豪門劇的核心。但是, 《選戰》偏偏贏盡口碑,大台的劇集,即或貴為台慶劇也被投閒置散。那麼,放下了對香港電視的情意結,對大台的諸多不滿,何以《選戰》贏得口碑,叫好叫座?
《選戰》贏,贏在題材新鮮。在香港,政治是禁忌,稍一不慎,隨時得罪權貴政客,所以一台獨大之下,不曾拍過什麼政治劇。這一點,未曾突破的禁忌,造就了《選戰》天生有優勢。自《選戰》拍畢,被香港電視推介的一刻,已頓時成為很多人心目中最期待的劇集,超越了地位高企的《警界線》。就是,在開台劇公投中,《選戰》共取得超過十萬票,遠遠拋離第二位取得三萬多票的《警界線》。
題材新鮮之餘,《選戰》的觸目,也源於時勢,讓觀眾有所共鳴。把《選戰》推上鎂光燈下,不只香港電視,還有政治局勢。若然,十年前,《選戰》出爐,觸目程度一定不如現在。現在,香港人放棄政治冷感,開始關心政治,尤其是人大落閘,佔領行動開始,政治更變成了生活。當香港為著2017年真普選一事鬧得如火如荼之際,這齣以特首選舉為題的電視劇,自然更富有時代意義。
另外,當大台依然醉心在豪門宮廷的鬥爭,題材與一般市民相距甚遠,流失觀眾時,《選戰》所提的政治的黑暗更貼緊現實,更接近每一位香港市民。經過2012年的特首選戰,市民看過了兩大陣營的對壘,雙方的黑材料攻擊,今日看《選戰》時更有味道。
而且,《選戰》贏,是因為在政治框架之外,當中的信息,依然講究。坦白說,即使這不是劇集的重點題材,大台近年有的電視劇,也有牽涉某些社會意題,如地產霸權、中港矛盾等。然而,框架之外,沒有太多的信息,劇集只是取其背景,無限放大,但《選戰》不是抽政治的水。而是,當中的對白,同樣有信息,就如張癸龍(王宗堯)對葉晴(李心潔)的一番說話「民自黨和振民黨一模一樣,他們完全不做事,是廢物,他們唯一不同的是什麼?他們會用民主二字作政治本錢。」如果對號入座,的確說中不少人的心聲。
《選戰》除了突破題材的規限,但突破了另一個範疇。看大台的劇集,無論任何題材,都是感情第一,題材第二。進入第二星期後,主角配角的感情線變為重點,忽略了題材,淪為配襯,自然不好的。然而,觀乎兩集,《選戰》開始埋下不少伏線,唯獨不見大台劇集最必要最重要的元素──感情線。這顯然說明,《選戰》著重故事,以此為先,不怕看到後段,忽然從政治劇集變為愛情劇。
當然,《選戰》的叫好,還有其他技術因素,如拍攝手法、實景拍攝等,加強了電影感,提高了質素(燈光是問題)。同樣,演員亦表現相當出色。兩大主角均是好戲之人,加上配合新鮮,更讓觀眾期望──廖啟智飾演老奸巨滑的政客,一舉手一投足,那種深沉,尤如一次演技的表演;至於李心潔,貴為金像金馬的影后,雖然暫時的發揮不算很多,但首次出現香港劇集,也令人眼前一亮。
《選戰》有十五集,暫時播了兩集,接著劇情如何發展,實在是未知之數。肯定的是,《選戰》憑著第一集,足以讓人追看下去的動力。在電視劇中,宋漫山(廖啟智)有財有勢,背後又有著龐大勢力,看似勝券在握;相比之下,葉晴是獨立候選人,沒有財力,沒有勢力,牌面看來沒有勝算。這,或許有一部分是香港電視的寫照,但靠著實力,在一人一票的(真)選舉之下,我相信,葉晴最終勝利。
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chingszechuen
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chingszechue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