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一場戰爭的重量


談起戰爭,很多人的記憶依然停留在七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忽略了那一場自2003年起前後維持八年的伊拉克戰爭。這場戰役的規模不算大,生活的城市稍微遠離戰地(以致派兵駐守的國家),根本不會嗅出任何戰爭的氣息。只是因著年代的接近,我們不多不少都曾在新聞報導中看過世貿的倒下、士兵在戰地的情況,以致看《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的時候,感受尤深。
電影由Clint Eastwood執導,改編自狙擊手Chris Kyle的自傳American Sniper: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Most Lethal Sniper in U.S. Military History。從書名就能預計,書本的角度很美國,也很英雄,慶幸的是,電影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反而借著這位瞄準器後的英雄,還原了戰爭相戰真實的一面,放下長槍,脫下軍服,要面對的依然很多。
Chris Kyle (Bradley Cooper) 是這場戰爭中最出色的狙擊手,被同儕喚為傳奇,被敵人視為頭號目標。不難發現,Kyle能夠成為戰場的傳奇,是他打從心底相信的所謂正義。他一直抱著正義之師之名,覺得在伊拉克出戰是為了保護遠在美洲大陸上的國土與家人。這種想法或者源於他的家庭,父親從小要求他當保護他人的牧羊犬,必要時甚至不介意以暴制暴。他一直銘記於心,小時候以拳頭保護著弟弟,長大以後,一見大使館被炸,不惜以高齡參軍。正因為如此,經過漫長的戰爭,槍林彈雨的生活,很多人對戰場的憎惡溢於言表,他的弟弟巴不得永遠離開那個鬼地方,受傷的隊友叫他不要再回戰場,Kyle卻此終如一不介意上陣殺敵,甚至無法理解他人的冷漠。
Kyle的確在戰場上取得極大的成功,但戰爭同時侵蝕他的生命。風光的背後,是長久的失落。離開戰場,回到家裡,Kyle判若兩人,未能重投普通的生活。即或難得從戰場全身而退,得以與妻子以至剛出生的兒女重聚,他卻鬱鬱寡歡;明明生活安穩,他卻失去了在戰場的瀟灑,一直對生活的抽離,以致他與妻子的關係緊張,與兒女的關係疏離,對生活小事極為敏感。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最多的鏡頭是捕捉Kyle一個人靜靜伏在地上,拿著長槍,看著瞄準器。這一連串的重複鏡頭,相比起其他槍戰的場面,很靜態,角度單一,卻是令人最緊張,屏息以待,容讓觀眾見證Kyle的心理變化。起初在瞄準器後是進行射擊練習,他幾乎被教官趕出狙擊手之列,最終因對自己技術的信心而讓教官刮目相看。這種信心,是小時候跟父親打獵而練成,一直延續至他第一次進駐任務。他冷靜地伏在天台,射殺一對準備向美軍投摘炸彈的母子,沒有猶豫,簡單的一槍解決他們。他的射擊任務一直順利,在天台,在屋內,解決了不同的危機。他對殺人沒有太大的掙扎,認為射殺對方是為了同袍,為了國家,一切皆是無可避免。直至,他看見朋友的離去,妻子的發問,才開始有所動搖,對那個伊拉克的小孩動了慈心,這個鐵漢才重新思想在戰場的一切。
《美國狙擊手》有其很美國的一面,但總的來說美國主義的色彩不太濃厚,反而藉著一個戰爭英雄說回戰爭。現在,伊拉克戰爭完結,一切好像過去,但Kyle的經歷說明不是如此,後遺才慢慢出現。那些因戰爭而傷殘的士兵固然很多,即或身體上沒有任何表面傷痕的,戰爭對於士兵們的心理影響、對他們家庭造成的問題都是難以預計。Kyle與妻子Taya(Sienna Miller)是例子,最後那個士兵如是。一場戰場的重量,不單在於對峙之當時,而是從當時一直延至停戰,而且往往比想像中更沉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