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6

我們的主場結束了,還有什麼可以做?


突然之間,蔡東豪一個聲明,「主場新聞」即日結束。

讀著蔡東豪的聲明,像是一記的當頭棒喝,亮著對香港的一種警號。雖然文中提及「主場新聞」的經營問題,說到由起初至今,收支不達平衡,「從生意角度,主場新聞實在看不到曙光。」讀聲明下的留言,不少讀者紛紛表明樂意資助,為的是一個空間。然而,細看聲明,就能看現「主場新聞」的死症不只在經濟上,而蔡東豪坦白的一句「我恐懼」。

恐懼,是這一年香港的課題。從前在香港談恐懼,好像是一種笑話,無病呻吟,但自從劉進圖一事,免於恐懼的自由忽然成為一種奢侈品。這一刻,蔡東豪「我恐懼」,大家明白了,沒有冷嘲熱諷,因為大家彷彿明白那種恐懼的來源,以及當中的恐怖。

「主場新聞」的結束,不能免去政治因素,始終「主場新聞」在幾間新媒體之中,是非常成功。在Facebook Page的「like」人數也領先其他同類型媒體:「主場新聞」有232597;「香港獨立媒體」:155158;「輔仁媒體」:40191;「852郵報」24340;「評台」:14573。另外,蔡東豪也主場新聞」六月平均每日獨立瀏覽人次有30萬人,這是非常理想。

更重要的是,「主場新聞」捧紅了很多不同的博客,不少專注時事評論,日日談政府問題,在網上卻能隨便過千「like」,過千「share」,影響力不少,就如區家麟、灰記客等人。這班博客不是沒有「主場新聞」就不再寫作,只是「主場新聞」提供一個平台,讓讀者能在一個網站裡,飽覽各個博客的文章,在同一議題上認識不同的觀點。「主場新聞」的消失,意味著一個「思想溫床」的破壞。讀者要讀文,不是不行,只是需要在不同網站中搜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文章流通率相對減少,思想傳播的機會也都減少。

「主場新聞」的結束,代表新一場戰爭的開始。不過,這一次戰場不再在傳統的媒體,戰火蔓延至網上,一個最反政府的地方。這一年多,每次發生大事,大家都圍在網上媒體取得最新消息,開始發酵,開始討論;這一次,這個討論卻因這地方結束而起。一班網民失去了一個討論平台,頓時之間,未有新的媒體替代。

在這個網絡的空隙之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什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