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1

In Time 潛逃時空



看過電影簡介後,我就決定入場。

我一直也喜歡看這類劇情片,以創意而帶點科幻為賣點,給我一些腦震盪,刺激思維。近年最受震盪的是Christopher Nolan的Inception,2010年夏初次接觸此片,一年後的今天仍對電影念念不忘。始終此類片種在港產片罕見(事實上自己也不期待),在荷里活則偶有作品,只是佳作甚少,大多數皆是虎頭蛇尾,最後讓人咆哮一聲。說到這裡,忽然腦中閃起今年3月看過的The Adjustment Bureau,苦笑一聲。

在 In Time,當人到達25歲之後,生命只會剩下一年,而時間即是金錢(如咖啡一杯是4分鐘),窮人會因「夠鐘」而死,有錢人則是長命百歲,得到永生。初時接觸這個概念其實頗為有趣,真的做到我們常說的「一串光陰一串金」。

電影普普通通,主要是諷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貧富懸殊。雖然沒有吹捧馬克思的意味,只是男女主角的行為就像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的推翻,意圖平均財富,但戲中也許忽略了inflation這一點。

當中劇中一幕是一個尋死的有錢人對男主角解釋為什麼物品每天都在加價,聽下去苦笑了一聲,就像說現實世界中糧食分配的情況

只是我覺得當time out便要立刻死亡,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這是很殘忍。相比之下,貧窮還令我們掙扎求存,而time out則令人掙扎的機會也沒有。也許,我們的現實世界比戲中的好。

男主角Justin Timberlake沒有什麼特別,女主角Amanda Seyfried不算美但挺搶鏡,反而今次的男配角們也不錯,如Alec Pettyfer 一改他在 I am Number Four 與 Beastly 的少年味道。




2011/10/22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Again





翻查著那本電影紀錄簿,上一齣令我入場兩次的電影已要追溯至2005年的Nana,然後就是2011年的這齣。

我覺得那些年不是好看得令我有再次入場的衝動,只是上次去優先場的時候遲到了,加上被前面的情侶頭部的移動路徑多次阻礙,我還是再次入場。

我再次為同一齣電影寫影評,是因為我覺得今次比上次好看,也比上次唏噓。上次被太多無預料的旁枝影響,無論是戲內戲外,都窒礙了我的觀賞;今次在比較好的環境下觀看,加上早已預料戲中太多黃色笑話位,我明顯更加投入在他們倆的感情故事中。

上一次要到婚禮的一幕才記起看小說時的感覺,今次在格鬥賽後,心情已慢慢被牽動,不禁多次嘆氣。

雖然我覺得今次比上次好看了,但相比起小說還是有一種距離。只是我很羨慕刀大,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有不多不少的遺憾,但是有多少人能夠用幾千萬(台幣也好)去製造一台時光機,圓了自己跟她/他的夢?


P.S 若然想看我第一次看完那些年的影評,可以在偽.影評中找一下…

2011/10/15

Real Steel 鐵甲鋼拳




因為忙碌差不多一星期沒有看電影,承著一個小空檔去看了Real Steel。

我一直也不是什麼機械人電影的粉絲,叫好叫座的Transformer系列還是不能使我有入場的意慾。上映之前,這電影一直不是在我的名單以內,我根本沒有想過進場欣賞。只是最近令我有興趣而未入場的電影不多,毫無選擇下入場,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

故事不算特別,但是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場位。小演員Dakota Goyo的表演十分出色,與Hugh Jackman產生不少化學作用,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得不讚的是他與機械人Atom的跳舞戲份,跳得非常出色,為這套像是陽剛味甚重的電影加入一點有趣的元素。

當然Hugh Jackman與Dakota Goyo的父子關係亦是本片的重點,但在我角度而言,二人的關係不像一般父子,更像朋友、戰友。的確,這關係令人看起來更舒服,至少不像那些濫情電影般俗套。

這是熱血的電影,一邊看一個第二代兼從垃圾堆找到的機械人Atom與冠軍級機械人Zeus的決鬥,我想起了九把刀的《打噴嚏》,想起了義智。熱血的電影、熱血的書,總是令人看到以後深受激勵。唯一遺憾是電影不是以Dakota Goyo與Atom的舞蹈作結。

這是一套值得入場的電影,非常好看。

2011/10/10

2006 .2011.2016




很多時候,因為一些偶然,我們找回了那些早已被封印的往事。

當往事在腦海中重播,除了無盡的唏噓,我發現自己還有一點點的不捨得。不過,最致命的感覺是即使那種無奈感在身體裡隨著血液流動,我還是沒有衝動去處理這一件事,任由它再次在我腦中被封印。

我已經決定了在這事情上不再做什麼。

2006與2011的分別,是我們已經不在同路了。

五年,就此過去。


2011與2016的分別,會是什麼?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2016好像是有點遙不可及。大學主修的科目不是什麼專業,我沒有一條指定的路,更準確來說,我明年今日在做什麼也是未知之數,一切是無限的茫然。

不談前途,只談人事,或許換來更多、更大的無奈。

五年前一起的人,今天或許已經各散東西,身邊換了一班全新的人,嗜好如舊,日子還是像以往般過得興鬆,只是眼角多了一條魚尾紋。曾聽說我們就像一列火車,於不同的車站接載不同的乘客,有人下車,亦有人上車,只是一直去終點的人始終不多。也許,在不知哪一個車站,曾經的乘客會再次上車,只是人面即使依舊,從前在車廂內的感覺卻消失得蕩然無存。

同時,我們亦是別人列車的乘客,只是我們不知道應該在哪一個站下車。有時候,因為身體上的疲倦,我們在車廂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已經不知道到了哪,只是還在車廂中,身邊仍有著相同的人;有時候,我們會跟著其他乘客糊裡糊塗地下了車,然後後悔;有時候,我們被車站外的風景吸引著,就這樣離開了原本或能通往目的地的列車,留下遺憾。

若然可以,給我留住今天在我身邊的人已經足夠,真的。



2011/10/08

遲來的……





在Steve Jobs逝世的一天,我終於把借來的IELTS Past Paper整理好,然後放入文件夾中,準備去溫習。兩天後,我把IELTS考完了,那些Past Paper又一次變成廢紙,但我並沒有忘了Steve Jobs。

其實,腦海中浮現了很多念頭,只是有些事情還是在心中暗暗收藏著。對著世界的夢想家,我根本不用說什麼,因為我們思想的界限被他打破了。



2011/10/05

Paradise Kiss 天堂之吻






































看完電影好幾天,沉澱一下再寫影評。

這套電影掙扎了幾星期才正式入場。雖然演員陣容加上矢澤愛相當吸引,但我一直也不選擇入場,直至本星期原來想看的Abduction被人批評得有點令人失去入場意慾,所以臨時轉看天堂之吻。

故事情節明顯薄弱,只是一般超浮誇的愛情故事。有錢英俊而才華滿溢的男主角與美麗而帶點貧窮的女主角相遇,初次見面各對大家有所誤會,但後來深入了解以後便愛上對方,是老掉牙而非現實的劇情。海報大力宣傳電影版有全新結局,對於沒看原著的我,沒有什麼意思。

一直看日劇的時候,我也不覺得北川景子和向井理的演技這麼不濟(?),未知他們是否因為角色問題而令他們做戲的時候浮誇造作,就是不太自然,相比之下,五十嵐隼士飾演的Isabella比較自然。

矢澤愛上部被改編成電影的《NANA》一樣,故事同樣圍繞夢想,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與上次令我有點瘋狂的《NANA》相比,《天堂之吻》明顯被比下去,這或許是題材問題,就是個人對模特兒與衣服設計不多感興趣,所以電影中標榜的靚衫,我只覺得滿特別卻不懂欣賞。

普通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