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2

《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一生何求?



上映幾日,很多人談論《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

電影改編自綽號「華爾街之狼」Jordan Belfort的同名回憶錄,以他高低跌盪的經歷,呈現資本主義中的荒唐。這樣的題材,本來不算特別,但落在 Martin Scorsese的手上,拍得荒誕有趣,玩味濃郁。三小時中,沒有預留時間描述Belfort的心理狀態,他的想法是個謎,觀眾只是一直躲在鏡頭後,跟著他高速穿梭於金錢、女人、藥物與烈酒,任由角色活在荒謬,遊走於酒色財氣中。
Jordan BelfortLeonardo DiCaprio)看似名成利就,年輕得志,傲視人群。然而,回望的時候,他賺得的一切,是他以從前所有來換取。最終,他窮得只剩下錢。他表面風光,但說穿了,只是喜劇中一個悲劇角色。
當他初嚐成功,隨之而來,是他的生活迷失。剛踏入華爾街的他,一臉稚氣。與上司Mark Matthew McConaughey)的一頓飯,談性談酒,Jordan吃得不自在。當他看見Mark在餐廳光明正大地嗑藥,他低下頭,尷尬地問:「這樣,沒有問題嗎?」Mark笑而不語,對Jordan來說,盡是新奇。然而,電影播至中段,Jordan青出於藍。他聘請妓女,與同事狂歡慶祝,一地都是打得火熱;他濫藥成癮,無藥不歡,甚至偷食過期禁藥,險些釀成意外。開場時的Jordan,縱有野心,依然幼嫩,但及至中段,他生活靡爛,走火入魔。
Jordan迷失於生活,隨之的是失落家庭。曾經,他有完整的家庭,但都被他一一拆毀。他年少成家,與妻子 TeresaCristin Milioti)捱過患難。Jordan曾經失業,一度灰心準備做推銷員時,Teresa鼓勵Jordan,甚至為他找了一份小型投資中心的工作。這所投資中心,就是Jordan他日賺得第一桶金的地方。然而,當他生意愈見成功,與Teresa的關係愈來愈遠。最後,為了模特兒NaomiMargot Robbie),二人離婚收場。後來,他與Naomi再婚,生兒育女,搬入豪宅,看似美滿,但是他依然不改風流,終日於女人堆中,加上濫藥成癮,行為愈見瘋狂。最終,婚姻再度決裂。
當他賺得愈多,眼光卻愈狹窄,身邊的一切,都淪為以金錢衡量。當他入行以前,以為股票經紀的責任,是營造一個「雙贏」局面,自己賺佣金之餘,又幫客人賺錢,但Mark很快就教他,股票經紀的目標,只是賺取佣金。Jordan聽了以後,活學活用,運用其三寸不爛之舌,加上語言藝術,完成一宗又一宗的交易。其中一幕,Belfort親身向公司的員工示範技巧,一邊在電話以真誠的口吻說服對方,投資股票,而在電話的另一端,雙手舉著中指,臉上掛著一臉不屑,彷彿視對方只是一條水魚。跟著Belfort的步伐,看著他漸漸的改變,沒有人訝異。我們早就相信金錢的能力,足以扭轉一個人的性格。

只是,鏡頭前的Jordan Belfort,幾乎每時每刻,都極為風光。公司大賺的時候,西裝畢挺,不在話下,就算被判監,依然休閒地打網球 (特意以陽光作背景)。出獄以後,他沒有因案底而一沉不起,相反離開了股票市場,他繼續以其出色的說話技巧,前往不同國家教授課程。
然而,離開了鏡頭,我們看到Belfort,西裝背後,就如一個癮君子,沉迷藥物與女色;大宅之中,他放走了第一任老婆,又捉不住第二任老婆;辦公室之內,個個談得興起,稱兄道弟,但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他的一生,的確賺得無盡的錢,卻放棄了本來得到的一切。要是有人問他,一生究竟追求什麼,也許換來一陣無言。

其實,《華爾街狼人》的荒謬,在於現實的世界,這樣的人很多。


刊於《評台》

2014/02/14

《金雞》:也許,這就是主流


這一年,社會政治取態愈趨兩極化。
與人論政,小則面紅耳赤,大則割蓆絕交。不少人為了一團和氣,說明新春不議政事,然而,一向「政治冷感」的港產賀歲片,竟然有兩齣自動與政治扯上關係。第一齣,老闆黃百鳴表明立場,說明首映的收入,撥捐「聲港出聲」,反對佔中;另一齣,相對起來,低調得多,以笑料包裝,諷刺醜化,含沙射影,讓觀眾看至後段,才恍然大悟。
上映日久,《金雞sss》爭議愈大,導演兼編劇的鄒凱光,頓成眾矢之的。大年初二,進入戲院時,沒有預期的情況下,看到那幾幕,額頭冒汗,覺得事有蹊蹺。及後的爭議,倒算是預期之內。《金雞sss》的劇本,細分三段,說穿了就是支離破碎,拼湊而成,當中以政治抹黑為笑點,極有問題,鄒凱光根本難辭其究。然而,在正準備聲討之際,發現抹黑的同時,電影卻能引起不少香港人的共鳴。
《金雞sss》承繼《金雞》系列,以性工作者阿金(吳君如)為主角,以小人物寫大社會,說明了打工仔的苦況。位處高位的,如升格為「媽媽生」的阿金,以為職位不同,生活就有所不同。事實不然,為了生活,同樣向人歡笑,背後啞忍。中段忽然撻著的王菀之與鄭中基,正是例子。一個為了工作,被灌酒至失禁,仍強顏歡笑,一個為了生活,裝著大陸口音,帶著假牙,說的正是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愛情。現在,香港百物騰貴,生活艱難,不少打工仔為了賺錢,日做夜做,犧牲不少。聽到王菀之那句「為了賺錢,我可以去到好盡,但是不能失去了自己」,頭不禁向前傾,微微點頭。
此外,電影正視了香港的的社會問題,講了最炙手可熱的香港情懷。鄒凱光借哥頓哥(張家輝),說香港情懷。曾經風光一時的龍頭大佬,入獄十多年,出監以後以為社會如昔,卻發現世界早就變了:尖東華懋戲院結業、滿街都是自由行旅客,連手下陳奕迅也從小嘍囉變了導遊,帶中國遊客瘋狂購物,配合My Little Airport的《美麗新香港》,唱著「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外地旅遊」,更覺唏噓。這幾幕,香港人看出共鳴,以一陣陣的笑聲,掩蓋著內心的無可奈何。最後,哥頓哥體會現實時,流下眼淚的一刻,在場的人其實同樣心痛。
最後,也就是為人詬病的政治元素。香港人很討厭政治,如何拿捏與政治有關的笑位,並不容易,但電影先後三次提到政治,一次是諷刺反對政府的是職業示威人士(收錢),一次嘲諷梁國雄掟蕉是為了提早收工,最後一次是戲稱劉德華做特首,不禁驚訝。後來,一如預期,網上群情洶湧,不少人義正辭嚴說這是抹黑,撰文聲討鄒凱光,斥他失去了電影人應有的風骨,電影是糖衣毒藥,隱性維穩,理應罷睇。
然而,提到長毛時,以為政治抹黑,全場或會沉默,笑不出聲,回過神來,全場笑聲此起彼落,音貝比劉德華出場更高,正如電影中,其他敲響了觀眾共鳴的笑點,不禁心寒。大多香港人對政治議題的認識,只靠傳統傳媒的報導,而激進派議員,如長毛掟東西、被逐離場的片段,卻時常於新聞報導出現。經年以後,長毛掟蕉是經典,漸成政治人物中,最為鮮明,也是最多人抨擊的形象。有人理解背後的政治哲學,成為其支持者,同樣有人選擇照單全收,嗤之以鼻,以致戲院與網上的反應,落差很大。
我無法說服自己,全場爆笑只是偶一為之。相反,我傾向相信,這是一種無法改變的主流民意。香港人討厭自由行是主流,覺得長毛掟蕉有問題也是主流,前者是親身接觸後的總結,後者是長時間被灌輸的結果。然而,翻查23日至9日的票房,以及累積票房紀錄,《金雞sss》在四齣港產賀歲片中皆名列榜首。也許,愈罵愈有,也是主流。

刊於《評台》

2014/02/12

一座被沉默的城市



這幾天,香港人大喊「很凍」。

微微細雨,凍在天氣,亦凍在氛圍。

當政黨提議徵收陸路入境稅,梁振英好像恐怕得失強國,立時以「未富先驕」論回應,否定政策的可行性。市民忽然被致富,動怒之餘,只得詫異。以為轉面看冬奧,留意賽事,萬無一失。怎知,爆發醜聞,面對小將呂品韜指出被拒隊醫隨團,代表團團長王敏超王敏超今早回應時,明言覺得呂品韜諉過於人,找人分擔失敗的責任。聽二人說話,以為誤入奇幻國度,見識指鹿為馬。這城不知不覺地變回官字兩個口的年代,在位的自說自話,根本懶理在下的責罵。兩者像是身處平行時空,從來無法相遇。

上周,剛有諮詢公司亞洲區總裁伍佩瑩「被辭職」,作為她指出政府的決定不依電視發牌的報告的代價,去年被調至傍晚節目的名嘴李慧玲,傳出被商台辭退的消息。只得幾度的小城,頓時又添幾分寒意。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向標榜自由的城市愈來愈寡言,依照無國界記者(RFS)公布,城市新聞自由的排名,從2002年的第18位,跌至今年的61位。這裡的寡言,不是沒有人發聲,只是願意發聲的人都被打壓。


當官的人,說了幾百句不合邏輯的廢話,依然在位,耀目揚威,把槍口對準敢言的人;一介草民,說了不合掌權的實話,只得被滅聲,被辭退,無法反抗。想起前陣子看到的一句,「你必須牢記,自由永遠是不可能向當權者祈求而得的。為自由,必須付出代價。」也許,特別當你面對著這樣的政府時。

2014/02/08

《賭城風雲》:人面依舊,情懷不衰?


農曆新年前後,《賭神》總會自動自覺地出現,年年如是。

電視台不厭其煩地重播,觀眾們也樂意照單全收,明明看過幾次,對白倒背如流,還是甘心情願坐在電視前,看著周潤發摸摸玉戒指,吃著朱古力。經年以後,《賭神》成為新年經典。
這一年,港產賀歲電影四分天下,其中一齣是《賭城風雲》。一看陣容,王晶導演,周潤發主演,與謝霆鋒結上師徒緣。是以,即使《賭城風雲》沒有擺著《賭神》的旗號,不少人還是視《賭城風雲》為《賭神》的變奏。
《賭城風雲》講的是全新故事,沒有了高進,角色性格也截然不同,連梭哈也變成合家歡的鬥地主,然而戲裡戲內,卻無法擺脫《賭神》的影子。無論首九十多分鐘,如何刻意把《賭城風雲》與《賭神》割裂,最後一幕,高進的重臨便是最佳的證明。王晶明白即使賦予周潤發一個新的角色,任憑他演技再出眾,眾人眼中的他始終是高進,也索性讓高進一如以往梳著All-back髮型,再現大銀幕。接著,《賭神》系列的配樂響起,為《賭城風雲》作結,也是把觀眾再次拉進經典當中。所以,談《賭城風雲》,根本無法撇除《賭神》。只是,無論兩齣電影的劇情公式如何相似,《賭城風雲》做不了第二套《賭神》,觀眾曾經在《賭神》中覓得的共鳴,在《賭城風雲》已經蕩然無存。
觀眾了解王晶,沒有人期望《賭神》是一齣正經八百,劇情極具考究的電影,進場只求一笑,輕輕鬆鬆地度過幾十分鐘,這樣的期待,同樣適用於《賭城風雲》。只是觀眾在《賭神》獲得的共鳴,卻無法於《賭城風雲》再現。看《賭神》時,沒有人自覺為賭神,但容易對陳刀仔(劉德華)產生一種認同的共鳴感。起初,陳刀仔游手好閒,沒有過人才華,為人古古惑惑,就像小混混,然而戲至中段,他開始成長,甚至不惜危險,登上賭船,與賭神並肩作戰。最終,他成為賭神的徒弟,過著不一樣的人生。陳刀仔是一個圓形人物,性格依著劇情有著發展,而且最終獲賭神賞識。他的成功,打動觀眾,對他作投射,產生共鳴。
然而,整齣《賭城風雲》,欠缺了一個像陳刀仔般讓人產生共鳴的角色。看似是陳刀仔變奏的晒冷(謝霆鋒),只是一個木口木面的青年,功夫不錯,卻也是角色的一早設定,在電影中沒有發展的空間;杜汶澤飾演的牛牛,角色只是專心負責搞笑。二人都是扁平人物,由始至終維持單一性格,沒有改變,也沒有成長,觀眾難以認同他們,更遑論代入角色,產生共鳴。
而且,雖說《賭神》是虛構故事,但是電影中注入不少地方特色,成功把這種傳奇式的經歷,說成小城大事,但是《賭城風雲》,電影以市場導向,意圖滿足不同地方的觀眾,卻欠缺了一種地方特色。《賭神》中呈現的是人人祈求發達的香港社會,希望以小博大,圍村會有賭檔,大多人物貪錢、貪小便宜。電影背景是熟悉的城市,就是龍五出場,不是在普通的大宅,而是裝上橙色塑膠椅的火車上。現在回看,即將車廂早就改變,但是味道不同,甚至戲內出現的越南人、印巴人士,角色未必很重,卻同樣呈現了當時社會的面貌。
但是,在《賭城風雲》,雖說穿梭於香港與澳門,但是沒有地方特色可言。除了偶爾轉場的全景之外,電影架空了背景,故事根本放諸各地皆可,澳門的特色小街沒有拍,就像故事的設定,卻與影像沒有絲微的連結。而且,一如大多香港電影一樣,《賭城風雲》是一齣合拍片,不說演員的問題,為了市場需要,就是連劇情也被逼有所配合。澳門司警搞不掂,唯有借助外力,包括周潤發,甚至中國公安對付反派,將故事牽涉的人物範圍無限擴大,加強地區合作,抹殺了地方的特色。
曾經,賭術是勝敗關鍵,賭枱是決戰的場地。當陳金城企圖以千術騙財,賭神與他在賭枱上較量,決一勝負,掀起高潮。然而,現在,沒有提供決戰的空間,容讓主角以技術擊倒對手,取勝的關鍵變成武力,制勝的方式是與拳腳功夫、啤牌暗器,甚至公安的荷槍實彈。電影沒有為主角預留一顯身手的機會,同樣沒有為觀眾留下回味的空間,高進是經典,同樣由周潤發飾演的石一堅,說是魔術手(魔術口),有如小丑般無稽,又如小偷的雕蟲小技,登不上殿堂。
所以,有說《賭城風雲》是《賭神》的變奏,只是演員不同,我無法認同。《賭神》看了十次,仍會有第十一次,《賭城風雲》看了一次,就不會有第二次。始終,我們一再在《賭神》中尋找到一份屬於本土的共嗚,而《賭城風雲》,雖然人面依舊,但是面目全非。即使高進再度出場,情懷早就變質,也不是當年的賭神。

刊於《評台》


2014/02/06

露骨的宣言



日前,溫兆倫接受特備節目《新春走基層》訪問時,發表愛國偉論。憶述回歸以前,在外地入境的經歷,被海關質疑香港不是國家,無家無國的難民心態,以致回歸當日,他忍不住落下男兒淚,哭著說:「我終於有國家了!」

短短幾句,足讓溫兆倫繼去年檢舉網民事件,與杜汶澤罵戰後,再次成為網絡紅人。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掀起一陣爭議。溫兆倫愛國,不值一談。只是溫兆倫的表白,實在過份露骨。

看完他眉頭深鎖接受訪問的部分片段,鏡頭聚焦在他那近乎欲哭無淚的表情,不禁懷疑香港人對這等愛國人士的鄙視,覺得難以忍受,繼而口諸筆伐,不是在於立場不同,而是他們的感情澎湃得難以說服別人。就連沈旭暉評溫兆倫的訪問時,也提到「我識好多老愛國人士都無你咁激,就算真係感動都唔會周街同人講,溫生你真係可以去得好盡……」

愛國是個人情感,只有國民教育才會以此評分,其他人根本懶理,只是他忽然打開心扉,赤裸裸地表達這種感情,才讓人有一種無法直視的反感。

在某傳媒的報導,愛國是自然,一切變得理所當然,但是這種情感的濃烈,讓旁人吃不消。可是,這國家最表揚的,就是這種口講愛國的人。結果,很多人為了不同原因,口裡天天喊著愛國,把話說得多白就說多白,就好像這位曾經在公仔箱上留名,現在已經年近半百的男人,竟在鏡頭前,以三流的演技,臉容扭曲地說:「我終於有國家!」當事人也許覺得很爽,成功表白心跡,但在旁人眼中,這種情話綿綿,根本不需公開,公開了,只覺虛偽,毛骨悚然。

相反,沉默是金,以行動表達感情的人,在這國家得不到重視,反被視為顛覆份子。他們不說一句,心中卻為著國家的未來努力,而不斷遭到打壓。在旁人看起來,這班人是一等的愛國人士,但她不承認,只是留下一班空有說話,但言之無實的人,日日說著礙耳的愛的宣言。

看著溫兆倫,寫這篇文章時,不禁想起一句廣告宣傳語:「沒說一次我愛妳,但愛,從未離開過。」

無奈的是,有些人,有些國家都不接受這一套。結果,吵耳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