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

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




雖然上星期成功偷取一段時間去欣賞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但是之後卻再也騰不出時間來寫一段影評,所以今天一回到家就立刻動筆了。

等了差不多兩年,Sherlock Holmes的續集終於上映。

Robert Downey, Jr. 與 Jude Law 繼續飾演 Sherlock Holmes 和 Dr. John Watson,兩人第二次合作產生的化學作用比上集更強,使電影的感覺更有趣,塑造了一個與原著風格截然不同的Sherlock Holmes。

Sherlock Holmes的勁敵Professor James Moriarty首次出現,飾演超級大罪犯,感覺也很不錯。雖然此角色曾盛傳是Brad Pitt飾演,但現在Jared Harris也演得中規中矩,至少比Brad Pitt更像一位深沉的教授。

今次的故事非由Sir Conan Doyle所著的Sherlock Holmes故事而改篇,略嫌故事過份複雜,而且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有點過份誇張的感覺。不過,最後電影出現了Sherlock Holmes 在 The Final Problem之中的經典一幕,與 Moriarty 一同墮入深淵。

不同的是,Sherlock Holmes在片尾已經再次出現,沒有像原著般那樣因讀者的反對才死而復生。我想,應該再有繼集……

若以一套普通電影來說,A Game of Shadows絕對合格,而且富有娛樂性,刺激、搞笑、懸疑、打鬥等等元素皆於130分鐘內呈現眼前,但是它背負的是Sherlock Holmes的英名,電影未免有點過份有娛樂性……

若與上集相比,我始終比較喜歡上集…

2011/12/10

這一天,月全蝕



踏入十二月,我好像也沒有認認真真地地打一篇blog,只是繼續連載,以及偶有的偽.影評,差一點忘了應該定時打幾篇日記,記錄自己的無聊生活。

這一晚,趁著球賽的中場休息,加上「天狗食月」的天文奇觀繼續在窗外上演,我決定打一篇近日的雜感,整理這陣子的思想……

1.

十二月,這應該是我最後一個學生時代的十二月。

曾經想過繼續進修。只是當畢業的日子愈近,我好像赫然發現從前喜歡讀書的感覺消失得蕩然無存,不是不再重要,而是少了一份「立刻要讀」的熱誠。既然熱誠已失,我就暫且擱下這計畫,先作其他的打算,無謂用金錢換學位。

結果,這念頭跟別人分享以後,最直接的回應是:「那你畢業以後準備做什麼?」。其實,我並不吝嗇跟人分享自己的理想,只是在多次認真地回答以後換得一盆冷水之後,我沒有什麼感動再跟任何人說什麼,然後總說「不知道呀」,任由自己像沒有理想的人一樣,甚至有幾次氣憤地回應「我想做政府工囉……」。

其實我比誰更加了解這不是易事,也不是什麼立刻可行的事。

不過。世界都是信奉「結果論」,我相信有一天我只要達成自己的夢想,而且生活得不錯,人們也會覺得這工作也不錯、很有前途,再沒有「苦口婆心」的冷水……

對,我在等待這一天。

2. 

十二月,這應該是我最後一個學生時代的十二月。

對於也許是最後的冬季考試,我沒有什麼盡力,連自己也覺得有點過份,然而我提不起興趣,好像做什麼也有點力不從心的樣子。

在眾科目中,只有一科能令我抖擻精神,燃起學習的感覺,只是另外幾科換來的只有苦惱,以及苦惱……

究竟,我在苦惱什麼?

3.

寒風颯颯,約攝氏十一、二度。

今天的街道雖然不如平日的週末熱鬧,但多了一群在較空曠的地方不約而同地抬頭的人,感覺剎是有趣。

平日那些地段總是聚集一群煙民,三五成群地點著自己的香煙,今天換上另一群人,看著特別的景象。

我停下了腳步,成為當中的一份子,拍了一張根本看不清過程的相片。

然後,我發現我一直以為今晚有的是「月環蝕」,而不是「月全蝕」,結果有一絲絲的失望。

有時候,自己誤以為是這樣,結果一出卻發現有所偏差,未免有一點失望,但其實只是自己大意的失誤……

4.

狂攻了七十分鐘,最後雲佩斯入了一球。

截至現在,賽果是1:0。





如果你能了解我的主線,我會為你鼓掌的。

2011/12/06

Warriors of the Rainbow: Seediq Bale 賽德克.巴萊 彩虹橋




幾經掙扎,最終還是進場看彩虹橋。

我個人覺得彩虹橋比太陽旗好看,整套電影比較機動,也沒有上集般的不斷斬頭的仇殺情節。 

太陽旗是前奏,引入了彩虹橋,數千名日本大軍加上先進的兵器跟三百多名賽德克族人爭戰。一百一十分鐘大多是兩軍爭鬥的場合,也有一些令人感動的場口。

上集賽德克族於霧社怒斬日本人的首級,看似爽快,背後付出的不足為外人道。跟軍事實力強勁的日本人對戰,賽德克族的戰士除了早已把生死置諸道外,他們在部落的妻眷率先犧牲。為了令前線族人無後顧之憂,加上糧食不足,賽德克婦女在電影早段一起在樹林自縊。即使男主角莫那魯道在戰略上多有部署,他沒想到在跟日本決戰之前,他們率先輸了家人。

另一組自殺是有賽德克族血統的日本警察花岡兄弟, 他們的矛盾很強,一方面為族人對付日本人,一方面則也認為自己已是日本人,最終一郎殺妻兒後自殺,二郎也在哥哥屍首旁自縊。

第三點想討論的是首領的取向,鐵木·瓦力斯雖然也是賽德克族人,但因為自己與莫那魯道的私仇,所以統領其部落協助日本人殺害族人。最後,他與其他部落的人於小溪中相爭,顯示出他的心魔,從來他對付莫那純是私人恩怨,非與他所言的祭祖靈。 因為他的決定,他的部落與同族同爭,也犧牲了不少人。

最後,雖然花岡一郎的徐詣帆拿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他的戲份其實不多,也不算特別出色(當然以第一次演戲來說也是不錯)。相反,在第一集鋒芒初露的少年巴萬,在第二集更為出色,成功搶了不少風頭,甚至比莫那更出位,最後的一下更加令人驚訝,是一個亮點。

只是看完這一集更加覺得,戰爭之時,人命根本不是人命。


2011/11/28

Seediq Bale Warriors of the Rainbow: Seediq Bale 賽德克·巴萊 太陽旗




早前,終於抽了時間看魏德聖的話題之作賽德克.巴萊。 

雖然說是亞洲版的「阿凡達」,但是看下去除了故事架構頗為相同之外,很多元素也沒有阿凡達的味道,特別是電影中的氣氛。阿凡達唱著被入侵者的哀歌,而賽德克巴萊則流露著族人們對日本人熱切的復仇意欲,兩者主角雖然皆是被入侵者,但反應與流露的情感卻迴然不同。

最後十多分鐘頗有看殺人奇觀的感覺,一輪的大屠殺,看得我也覺得有點過火,也讓我覺得文明也許是教導的最佳方法。當我看到一班賽德克族的小朋友拿著刀,發現一班手無寸鐵的日本女人與小孩,他們雖然有一絲的猶豫,但最後還是斬殺他們的時候,我彷彿明白了socialization 的真正意思,也了解信仰對人的影響。

演員們的努力是不容置疑,他們當中不少是第一次拍電影,特別是那兩個男主角,加上對白是無人曉得的賽德克語,所以給予無限掌聲。

另一意見是電影中不斷播著,或是演員們唱著山歌,對我來說也是另類煎熬。我不是不接受這類型的音樂,只是不喜歡,但當它不斷loop,我有點被擊倒的感覺。當然這亦是令電影充滿了民族特色,讓很多人更易投入,這只是我個人的問題。

我不知怎樣說對這電影的感覺,但至少給予你無限思考的空間。

看過以後其實有點沉重,但未肯定會否為下集再入場。

或許,歷史都是沉重。 

2011/11/18

Drive 極速罪駕




第一次入場看「十八禁」的電影,感覺頗不錯。

整套電影拍得很細膩, 角色塑造得很對出色,特別是男主角Ryan Gosling。他在戲內的角色連名字欠奉,陰沉而寡言,連笑容也特別孤單。

很多人批評這套電影太慢,的確電影節奏不明快,但是這種慢更令人了解主角的心理狀態。當然,中文譯名「極速罪駕」也容易令人誤導,事實上電影沒有什麼「極速」場面,連駕駛場面都沒有什麼特別。

有人也提到Drive,除了講述作司機的男主角的故事外,也有一種驅使的意思,因為愛情令男主角從孤獨的人生踏上一條不歸路。

這套電影故事很簡單,但凝造的氣氛不錯,感覺卻很強烈。

當然這電影列為三級,主要因為後半部有很多血腥、暴力的場面,有些不是畫面的血腥,而是意識形態上的恐怖。

最印象深刻的場面是Ryan Gosling與Carey Mulligan在升降機接吻之後,Ryan Gosling與升降機的敵人大打出手,最後用腳踏死了對方,踏至血肉模糊。

其實,我覺得那些血腥場面可有可無,當然血腥的成份加強了男主角一直抑壓的感覺,不過我不太喜歡。

總體而言,這套電影不錯。

2011/11/15

殺手歐陽盆栽 The Killer Who Never Kills




再一次因為九把刀而進場,結果在平平淡淡中渡過了一百分鐘。

在殺手系列,最喜歡不是歐陽盆栽,最深刻的也不是他,我個人比較喜歡很變態的Mr NeverDie(他夜間在天台的自由令人很嚮往,不過他真的很變態,拍電影會變三級)。

整套戲皆以輕鬆手法呈現,但看了小說的人未必很滿意這氣氛,始終有點過份無聊。看完之後令我有點無奈,那六千萬的台幣製作費在哪?

蕭敬騰首次在大銀幕演出,表現不錯 ,頗為自然,只是怎樣也不像殺手,但冷面佛真的令我有點失望,像是欠了一份霸氣,變得滑稽了。

不過,這也引發一個討論點,就是那班被歐陽盆栽救了的人往後的生活問題,如小莉所說,她的人生沒有朋友,只能為生活而生活的曰子,其實生不如死。

最後,結局是亮點,拍手。 

感想不多,所以短短的一篇影評。

2011/11/07

醒覺






經過一段頗長的寫作頹廢期,上星期突然有了覺悟,用了兩天的時間完成了一篇短篇。


我覺得自己真的喜歡寫作。


每次創作完畢的感覺,真是非筆墨去形容,而那滿足感亦非能於其他地方尋找。只是長期地被其他瑣碎或是不瑣碎的事情佔據自己的注意力時,很多時候真的力不從心,或者不夠時間給自己靜下來,清晰地沉澱一下,培養情緒。當然我不是一個自律的人令事情變得更糟,偶爾被人揶揄幾句「又忙著去玩」之類也是無可厚非。


只是人總有醒悟的時候,這星期把所有工作停頓了(除了令人生厭的補習外),專心地花時間寫短篇,感覺很不錯。然後乘著這股氣勢我繼續寫寫,又開了一個短篇,其實還未決定是長篇還是短篇,總之又開了新故事令人異常熱血沸騰,加上題材很叛逆,讓我身體內的反叛因子活過來,爽快!


九把刀說:「人生就是不停地戰鬥。」


就這樣,繼續下去……

2011/11/05

The Three Musketeers 三劍俠:雙城暗戰




這套電影有很多地方可以討論一下,所以先是整理已經要花一點時間。

The Three Musketeers 娛樂性十足,打鬥、笑位、愛情等情節都不乏,但是與我想像的真是有一點不同。單看戲名我以為電影是以劍客打鬥為主,結果除了第一幕有點刺激、神秘的感覺之外,其他都有點失望,甚至最後有點無奈。(這裡就不多作解釋,又或是揭露什麼,大家入場後便知一二)。

Orlando Bloom是我最初對這電影泛起興趣的原因,只看Poster(香港版)甚至以為他是三劍俠之一,怎料當個大反派。雖說是當反派,但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奸大惡的感覺,相反他由化妝、形體動作,以及整體感覺都有Johnny Depp的Captain Jack Sparrow影子 ,感覺有點搞笑。

另外,飾演King Louis XIII的 Freddie Fox很有趣,每次出現皆給人興奮的感覺,是電影的另類亮點。

結局又是為續集鋪路,令我也有點無奈。事實上,我不喜歡一套電影的結局為續集鋪路,使電影顯得不太完整,嚴重破壞氣氛。在我心中,最好是在完整結局中留有伏線,只是很少計劃有續集的電影會以這方式作結。

最後,我覺得電影以 The Three Musketeers為名的確有點奇怪。雖然說是改編自 Alexandre Dumas的同名小說,但是整套戲的主角根本不是三劍客,而是那個叫D'Artagnan的少年。當然這點不是重點,只是我心中的疑團,但或許要Alexandre Dumas本人才能回答

P.S. 我真的不喜歡看3D電影,對我來說分別不大,但是很很麻煩,只是今次不大發現有2D版。

2011/10/31

In Time 潛逃時空



看過電影簡介後,我就決定入場。

我一直也喜歡看這類劇情片,以創意而帶點科幻為賣點,給我一些腦震盪,刺激思維。近年最受震盪的是Christopher Nolan的Inception,2010年夏初次接觸此片,一年後的今天仍對電影念念不忘。始終此類片種在港產片罕見(事實上自己也不期待),在荷里活則偶有作品,只是佳作甚少,大多數皆是虎頭蛇尾,最後讓人咆哮一聲。說到這裡,忽然腦中閃起今年3月看過的The Adjustment Bureau,苦笑一聲。

在 In Time,當人到達25歲之後,生命只會剩下一年,而時間即是金錢(如咖啡一杯是4分鐘),窮人會因「夠鐘」而死,有錢人則是長命百歲,得到永生。初時接觸這個概念其實頗為有趣,真的做到我們常說的「一串光陰一串金」。

電影普普通通,主要是諷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貧富懸殊。雖然沒有吹捧馬克思的意味,只是男女主角的行為就像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的推翻,意圖平均財富,但戲中也許忽略了inflation這一點。

當中劇中一幕是一個尋死的有錢人對男主角解釋為什麼物品每天都在加價,聽下去苦笑了一聲,就像說現實世界中糧食分配的情況

只是我覺得當time out便要立刻死亡,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這是很殘忍。相比之下,貧窮還令我們掙扎求存,而time out則令人掙扎的機會也沒有。也許,我們的現實世界比戲中的好。

男主角Justin Timberlake沒有什麼特別,女主角Amanda Seyfried不算美但挺搶鏡,反而今次的男配角們也不錯,如Alec Pettyfer 一改他在 I am Number Four 與 Beastly 的少年味道。




2011/10/22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Again





翻查著那本電影紀錄簿,上一齣令我入場兩次的電影已要追溯至2005年的Nana,然後就是2011年的這齣。

我覺得那些年不是好看得令我有再次入場的衝動,只是上次去優先場的時候遲到了,加上被前面的情侶頭部的移動路徑多次阻礙,我還是再次入場。

我再次為同一齣電影寫影評,是因為我覺得今次比上次好看,也比上次唏噓。上次被太多無預料的旁枝影響,無論是戲內戲外,都窒礙了我的觀賞;今次在比較好的環境下觀看,加上早已預料戲中太多黃色笑話位,我明顯更加投入在他們倆的感情故事中。

上一次要到婚禮的一幕才記起看小說時的感覺,今次在格鬥賽後,心情已慢慢被牽動,不禁多次嘆氣。

雖然我覺得今次比上次好看了,但相比起小說還是有一種距離。只是我很羨慕刀大,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有不多不少的遺憾,但是有多少人能夠用幾千萬(台幣也好)去製造一台時光機,圓了自己跟她/他的夢?


P.S 若然想看我第一次看完那些年的影評,可以在偽.影評中找一下…

2011/10/15

Real Steel 鐵甲鋼拳




因為忙碌差不多一星期沒有看電影,承著一個小空檔去看了Real Steel。

我一直也不是什麼機械人電影的粉絲,叫好叫座的Transformer系列還是不能使我有入場的意慾。上映之前,這電影一直不是在我的名單以內,我根本沒有想過進場欣賞。只是最近令我有興趣而未入場的電影不多,毫無選擇下入場,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

故事不算特別,但是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場位。小演員Dakota Goyo的表演十分出色,與Hugh Jackman產生不少化學作用,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得不讚的是他與機械人Atom的跳舞戲份,跳得非常出色,為這套像是陽剛味甚重的電影加入一點有趣的元素。

當然Hugh Jackman與Dakota Goyo的父子關係亦是本片的重點,但在我角度而言,二人的關係不像一般父子,更像朋友、戰友。的確,這關係令人看起來更舒服,至少不像那些濫情電影般俗套。

這是熱血的電影,一邊看一個第二代兼從垃圾堆找到的機械人Atom與冠軍級機械人Zeus的決鬥,我想起了九把刀的《打噴嚏》,想起了義智。熱血的電影、熱血的書,總是令人看到以後深受激勵。唯一遺憾是電影不是以Dakota Goyo與Atom的舞蹈作結。

這是一套值得入場的電影,非常好看。

2011/10/10

2006 .2011.2016




很多時候,因為一些偶然,我們找回了那些早已被封印的往事。

當往事在腦海中重播,除了無盡的唏噓,我發現自己還有一點點的不捨得。不過,最致命的感覺是即使那種無奈感在身體裡隨著血液流動,我還是沒有衝動去處理這一件事,任由它再次在我腦中被封印。

我已經決定了在這事情上不再做什麼。

2006與2011的分別,是我們已經不在同路了。

五年,就此過去。


2011與2016的分別,會是什麼?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2016好像是有點遙不可及。大學主修的科目不是什麼專業,我沒有一條指定的路,更準確來說,我明年今日在做什麼也是未知之數,一切是無限的茫然。

不談前途,只談人事,或許換來更多、更大的無奈。

五年前一起的人,今天或許已經各散東西,身邊換了一班全新的人,嗜好如舊,日子還是像以往般過得興鬆,只是眼角多了一條魚尾紋。曾聽說我們就像一列火車,於不同的車站接載不同的乘客,有人下車,亦有人上車,只是一直去終點的人始終不多。也許,在不知哪一個車站,曾經的乘客會再次上車,只是人面即使依舊,從前在車廂內的感覺卻消失得蕩然無存。

同時,我們亦是別人列車的乘客,只是我們不知道應該在哪一個站下車。有時候,因為身體上的疲倦,我們在車廂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已經不知道到了哪,只是還在車廂中,身邊仍有著相同的人;有時候,我們會跟著其他乘客糊裡糊塗地下了車,然後後悔;有時候,我們被車站外的風景吸引著,就這樣離開了原本或能通往目的地的列車,留下遺憾。

若然可以,給我留住今天在我身邊的人已經足夠,真的。



2011/10/08

遲來的……





在Steve Jobs逝世的一天,我終於把借來的IELTS Past Paper整理好,然後放入文件夾中,準備去溫習。兩天後,我把IELTS考完了,那些Past Paper又一次變成廢紙,但我並沒有忘了Steve Jobs。

其實,腦海中浮現了很多念頭,只是有些事情還是在心中暗暗收藏著。對著世界的夢想家,我根本不用說什麼,因為我們思想的界限被他打破了。



2011/10/05

Paradise Kiss 天堂之吻






































看完電影好幾天,沉澱一下再寫影評。

這套電影掙扎了幾星期才正式入場。雖然演員陣容加上矢澤愛相當吸引,但我一直也不選擇入場,直至本星期原來想看的Abduction被人批評得有點令人失去入場意慾,所以臨時轉看天堂之吻。

故事情節明顯薄弱,只是一般超浮誇的愛情故事。有錢英俊而才華滿溢的男主角與美麗而帶點貧窮的女主角相遇,初次見面各對大家有所誤會,但後來深入了解以後便愛上對方,是老掉牙而非現實的劇情。海報大力宣傳電影版有全新結局,對於沒看原著的我,沒有什麼意思。

一直看日劇的時候,我也不覺得北川景子和向井理的演技這麼不濟(?),未知他們是否因為角色問題而令他們做戲的時候浮誇造作,就是不太自然,相比之下,五十嵐隼士飾演的Isabella比較自然。

矢澤愛上部被改編成電影的《NANA》一樣,故事同樣圍繞夢想,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與上次令我有點瘋狂的《NANA》相比,《天堂之吻》明顯被比下去,這或許是題材問題,就是個人對模特兒與衣服設計不多感興趣,所以電影中標榜的靚衫,我只覺得滿特別卻不懂欣賞。

普通之作。

2011/09/26

The Help 寫出友共鳴


The Help 再次令我相信,好電影在香港這個商業市場並得不到應有重視。

電影以美國白人家庭與黑人家傭的矛盾為主線,是一部值得反思的電影。其中一幕提到黑人家傭雖然奉獻一生於同一家庭,努力地照顧小孩,但小孩們長大後竟然提倡「白人權益」,例如禁止黑人家傭不能使用主人的廁所等,顯出人性一個很大的問題,亦令人搖頭嘆息。

除了講述種族歧視之外,戲中也提到白人之間的地位歧視問題。自小出生於富貴家庭的貴婦們不屑與嫁入豪門但出生於貧民區的少婦Celia Foote有交流,甚至整班貴婦們蹲在地上假裝不在家以打發Celia。不過,因為出生於貧民區,Celia能厚待她的家傭,與家傭一同吃飯,與一班所謂「貴婦」形成對比,諷刺味十足

劇中主角Skeeter雖然身為白人,但對家傭對有一份感激的心,促使她為黑人發聲,暗暗地與家傭們進行訪問(當時在密西西比州提倡黑白人種平等是犯法),寫下黑白人種之間的不平等。無奈地想,黑人們要打破種族歧視的界限還是要依靠白人,不能單憑一己之力,但慶幸還是有一班白人願意為少數發聲。

戲中有不少令人抱腹大笑的場位,也有幾幕深深地感動人心,是少有的好電影。兩位黑人主角Viola Dallas Howard和Octavia Spencer演技不錯,各有特色,一個認真一個搞笑,絕佳配搭。另一個黑人女角Cicely Tyson戲份不多,但極為搶戲,亦搶了不少觀眾的眼淚。 

雖然黑白人種在香港並不構成問題,但是歧視問題仍俯拾皆是。也許當我們看這電影時不斷罵戲中的奸角,但我們很多時候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其實看完整套戲最不明白的地方是,有些白人雖然連跟黑人使用同一廁所也不願意,卻願意把自己最疼愛的兒女交到黑人家傭的手上,任她教導孩子、親孩子,這究竟是什麼的道理?

後話:看戲之前曾跟友人研究這戲名,發現它的中文譯名老土又奇怪,也許令不少人錯失這電影……

2011/09/24

Apollo 18 阿波羅18號


入場之前其實也不太肯定這部電影說什麼,只是題材頗為特別,所以糊裡糊塗買了票。看完之後,那種糊裡糊塗的感覺更強烈,就是不太清楚發生什麼事。

電影之始,它強調了這部電影是以一個發佈了太空人登月片段網站的片段剪成而成,但的確欠確些信服力 (不掛除當中有些遠鏡頭是採用了那些片段)。

之前看各大戲院的簡介,有些編它為劇情,亦有些把它歸入科幻、驚慄……若說它是劇情片真的有些問題,它的劇情未免頗為薄弱,很多事都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若是科幻片,那就更加費煞思量,找不到很科幻的情節;若以驚慄片自居,那我只能說連怕看驚慄片的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

不過,這電影也是借美國人登月來諷刺美國政府,揶揄美國精神。

2011/09/22

心血來潮

                

最近身邊發生了太多事,以致有點腦閉塞,想不到有什麼以小見大的道理體會值得記下來。然而,今天在這寧謐的環境下本人忽然心血來潮,就無聊地打一篇什麼給誤打誤撞又或是心血來潮來了這個blog的大家無聊一番。

(1)

初中年代的時候,xanga崛起,受追捧程度或有如現在的Facebook (我知道我有點誇張,但你說當年有什麼大熱)。回想當年,每天回到家後即使自己不上載日記,也會去朋友們的日記遊走幾回,來來回回一晚又過去了;現在,xanga好像已被淘汰,剩下很少的用家繼續留守。早一段日子,我心血來潮上了一次xanga,屬意找回自己一些被遺忘的記憶,但是每次想click older posts的時候,電腦總是hang機 (這或許是往事只能回味的最佳詮釋)。

每個年代也有自己的產物,過時以後或許留下用家的一聲嘆息悔恨自己當年年少無知被它騙財騙時間,然而被騙也代表曾遇上,總好過現在跟別人說:「我沒有用過xanga。」

(2)

昨晚突然又Mood到,我很無聊地把2002-2011年的戲票資料整理為一張list。由於平日已經有整理戲票的習慣,所以昨晚的工作只是把資料打進電腦,花的時間其實不多,只是在整理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曾經以為在整理戲票的時候,我會勾起很多童年回憶,就是那段日子曾發生什麼事,又或是一些特別的感覺,然而這都不曾出現。一直以來,我也沒有記下這套電影跟誰看那套又跟誰看的習慣,就是十分信賴自己的超強記憶,結果證實人腦的記憶體是有限,我原來是會忘記。很多電影我甚至忘了自己是入場觀看,更遑論是跟誰看,然後又有些電影真的想起也想否認自己竟然會厚臉皮去購票入場,就是爛片程度到達入場也會影響個人品味的低質素電影。

不過,很多曾一起入場看電影的人現在都與我的生活完全割裂,就是我們已徐徐地離開了對方的圈子,留下一段回憶,一張票尾。曾經覺得這些是遺憾,就是以往的朋友都不能一直走到最後,然而現在想起這也是正常,有些來了,有些離開,誰都不能確保自己下一秒還在不在。

(3)

雖然說是心血來潮,但寫著寫著又好像找了一條主線。我真的超級欣賞自己的好才華,嘻嘻,臭屁完畢,我再自戀多幾秒,恐怕有些人以後不再到訪,或是暗中派人追殺我。



時間,其實是最大的兇手。它謀殺了我的記憶,也謀殺了很多……

2011/09/17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由書展前知道八月九日香港有一場優先場開始,我無時無刻都想在正式上映前入場,結果成功比在香港公映前入場 ,但時間轉眼間已經去到九月十七日。

也許真的抱有太多期望,而且原著真的非常好看,相比之下,電影真的比較失色。我相信這也許是自我認為電影版會與原著一樣以九把刀與沈佳宜的愛情為主線,無奈電影版加入了很多九把刀式的有味搞笑笑話,把書中那種淡淡又濃濃的遺憾減少了很多 (很片段式的遺憾),轉了另一種風味。
不過,當鏡頭到沈佳宜婚禮的時候,我再次尋回書中的感覺,看著超美的沈佳宜配以那個年紀很大又有點醜的男人,彷彿突然明白刀大的傷感。原來看到自己的人與一個比自己差的人一起(其實可能只要不能自己一起都有這感覺),真的會有種種淡淡的傷感。但,我想刀大以電影圓夢,或是另一種的安慰,只是很想知道當沈佳儀的老公看到這電影有什麼感覺。

從前都不覺得陳妍希這麼吸引,就是以前對她沒有特別的印象,但當她變成沈佳儀,原來真的很有女神的感覺;至於柯震東,第一次拍戲算是不錯,但感覺不像真實的刀大;其他高中朋友們也做得不錯,很有趣。

總體而言,電影比我想像中欠缺了一種遺憾的元素,就是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位。不過看過小說始終已對故事、人物有所設定,所以有點想知沒有看過小說的人去看這電影有什麼感覺,就是電影改了很多。

其實我也算偏心刀大,雖然電影比想像中遜色,但還有衝動再看一次。



星を追う子ども 追逐繁星的孩子


全港只得MCL院線上映,在無可選擇之下人生第一次去了德福看電影。

我一直不是特別喜歡看動畫,只是最近想看的電影都差不多看過,也想回歸平淡看純真故事,於是衝了去看新以誠的新作。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自己又誤會了什麼,故事又是與我想像中的迥然不同,沒有以為的溫情,換來是神秘與冒險元素。一老一幼進了地下世界雅戈泰,老的為了找尋逝去的妻子,希望借另一國度的神秘力量令妻子復活;輕的去這地底世界尋找那逝世卻又來自雅戈泰的少年,兩個地上人入侵地下人的國度,引來追殺,開展了一段冒險。

電影的重點指出了已逝的人已經離開,再尋找也沒有意思,現在在世的人才是最珍貴,否定了一直想令妻子復生而不擇手段的森崎 竜司的行為,這值得反思。

畫者虛構的地下世界充滿一望無際的草原,樸實的農村等等,這或許也是人類最原始的渴望。 一個沒有被污染世界故事亦特別提到地下人與地上人的不和源於古時人類貪婪而挑起戰爭,這或是一般日本動畫的共同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配樂,真的超級好聽,主題曲「Hello Goodbye & Hello」亦不錯。

這電影中規中矩,但成功引起反思。

2011/09/15

抱擁這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這一刻抓緊的,下一秒仍然在我們手中,所以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或許,我們不是完全沒有珍惜的心,只是我們都以為有下一刻、下下一刻,所以珍惜得不夠用力,總把所有事推至明天,甚至以後。因為身體上的疲憊,因為相信明天還有機會,所以沒有把握時間去探望在醫院的親人。結果,想再見面的時候發現機會原來已悄悄溜走,眼前剩下一具沒有餘溫的屍體……

這種珍惜得不夠力的感覺,平日連自身也未必發覺,只是往往在最後的關頭,它成為了一種不能磨滅的遺憾。總有些人經常與你待在一起,或是家人,或是朋友,或是伴侶,因為經常見面而且深深相信他們有能力包容你的一切,在他們面前你總是表現真我(還要是負面的一面)。對家人的時候,你總想推卻自己很忙,沒有空負責家務,叫明明比自己辛苦很多倍的父母幫忙完成;對朋友的時候,你總想叫他們順手幫你做這樣做那樣,自己卻從來沒有順手為別人做些什麼;對伴侶的時候,你總是有意無意地提起你的前度,惹得對方為你呷醋而生氣,為的只是滿足自己的無聊想法。這樣過了幾個月、幾年也不覺得問題存在,直至你發現這些人、這些事原來不是掌握你手中,有些事已無聲地起了革命……也許,家人因為過份疲勞而暈倒送院,你才知道他原本辛勞得連吃午飯的時間也沒有,每天只是做做做;也許,朋友有一天移民,你才知道你平日的筆記都是他幫忙影印、功課的死線都是他提醒;也許,有一天到了差不多分開的關口,你才知道你最愛的是你的伴侶,在他面前提舊愛只是為了想他愛你多點。

然而,那時候再談也許已經太遲了。

如果真的可以,請給我機會把所有事都抓得緊緊,珍惜得夠力。這樣即使有些事情的結果也許未如人意,又或是無法改變,至少有一種遺憾會消失,而不是永遠烙印在自己的心中。

2011/09/14

有些事,就是這樣發生…

有些事,總覺得要向朋友們交代一下,然而我找不到適合的溝通方法。

我不想透過SMS跟大家說以下的事,恐怕你們收到以後不懂回應,而我也很怕受到突然很多的關心 (那時候,我已不想收到什麼);更不想單純地在facebook寫一個status,就是把事情公開化,換來更多不知從何而來卻又公式化的問候 (當然更怕有些人慣性地like了我的status)……所以決定透過blogger跟大家說一下。如果朋友們真的看了我的blogger,你就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我就不需親口解釋什麼;如果沒有看到,那也可繼續跟我談天說地,像平日一樣,沒關係的。

這個中秋沒有真正抬頭看過月亮,沒有欣賞圓月,第一次抬頭已是今天凌晨時份。當我踏出醫院的一刻,想拍下幾張相片作記錄,我終於抬起頭,看見了圓月高高掛在黑幕之上,然而公公卻於兩個小時前離開了。

從小,我跟他的關係疏離得有點過份,只是上兩代的歷史積怨,上一代的都無能為力,至我這一代更加不宜加入任何評論。媽媽那邊有六兄弟姊妹,一直以來僅有兩家跟他有有限度的聯絡 (被婆婆知道以後甚至有微言),近年情況稍為好轉,但亦只是把圈子增加至三家。在我記憶中,我們未曾試過三家這樣坐下來跟他吃過一頓飯,近年亦只是偶爾陪他喝茶、吃頓晚飯,這使我的腦海中未曾把「他」列為家人。

我跟他少有的接觸中,跟他的記憶也許比瀕臨絕種動物的數量更少,我甚至相信有幾年,我們是不曾見過對方。若要往記憶深處尋找,我只記得他曾給我一台小型彈珠機、一封利是,卻找不到相處、溝通的片段,我懷疑我們未曾單獨相處。

今年農曆新年年初二的凌晨,獨居的他被發現在街上暈倒。自此,一向獨來獨往的他不能再走路,更遑論照顧自己,只好把他送入老人院。在幾次的醫院、老人院進出後,一直有吸煙習慣的他被證實患上肺癌,情況愈來愈差,高大的他更瘦得只剩下骨頭。在這件事上我的冷血程度很高,高得令自己也有點詫異,沒有定時去探望他,更沒有什麼特別的擔心,一切像是與我無關。只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他睡在老人院那窄小的床上,腳不能伸直,卻幾次睜開眼看我,甚至把我認出來,我才發現自己不是冷血的動物,但這次以後,我還是很少去探望他。

今天下午準備去探望他的時候,突然接到舅父的電話,說他身體的含氧量低,差不多昏迷,所以立刻打999送他急症室。在老人院的時候,他奄奄一息,完全沒有反應,只有輕微的呼吸,但在急症室的時候,他已經能睜大眼睛,甚至對我們的說話有些反應。

後來,我們家要去婆婆那裡吃飯,離開了醫院,只留下舅父一人。雖然斷斷續續收到舅父的消息,他的情況比較差,但還是能多撐幾天,甚至幾星期(就是醫生叫我們準備book類似療養院的床位)。就是這樣,我們晚飯後便回家,家人準備明天上班,舅父也回家去。

約11時05分,我們突然接到電話說他的情況轉差,應該差不多時候,我們跟舅父舅母已立刻趕往醫院。不足15分鐘,我們站在他的床前,摸著他冰冷的皮膚,發現他在我們未到以先也許已離開。

我站在他的床前,看著他的屍體,甚至伸手摸他的臉,我知道有些事我做得很差。即使沒有什麼回憶,他始終是我的親人,他始終需要我們的關心,只是我卻從沒有為他做過什麼。我一直對自己說,他曾苦待婆婆,根本不值得我們關心他什麼,只是到最後的時候,他始終是我的親人。



他的下半生都是獨居,沒有什麼人際關係,細小的家只有一張床、一台螢幕很小的電視、把他弄至肺癌香煙和酒,簡單孤單得有點可怕。可惜的是,最後他還是孤單地離開世界,甚至仍得不到老婆、一些兒女的原諒。那種感覺很複雜,我不懂形容。

他的突然離開,換來了我很多的思想,甚至是內疚。原來不能見親人的最後一面,真的真的會感覺欠缺了什麼……

因為包含了幾次的失當(他進急症室時插著的氧氣箱沒有氧氣,需要即時急救等等),導致今晚這個突如其來的結果,為事情添上更多的遺憾,也換來家人們的憤怒。我看見那個醫生被我們圍著質問,卻不斷重覆那官僚的說話,我雖然憤怒,卻也無奈。

若要總結,我只說太多的人和事,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還擁有的時候,就好好珍惜吧……



2011/09/12

One Day 情約一天


(當中或牽涉劇情,想入場的朋友自行決定是否觀看此文)

這是本週第二套抱著期望入場而帶點失望離場的電影,失望程度比Midnight in Paris更甚。

我不知道是被電影介紹、或是什麼poster欺騙了,還是自己一直理解錯誤,以為男女主角有點像牛郎織女般一年只見一次,所以電影便以One Day為名。直至中段才發現,電影叫One Day不是因為他們一年只見一次,而是故事集中說他們每年在7月15日的事。即使這只是一個小發現,但感覺的確沒有我之前認為的愛得浪漫。

男女主角其實早在認識之初,已經愛上對方,但二人卻往往錯過對方。經過多年的兜兜轉轉,最後才真正認定對方,決定廝守終生,卻又……故事不是特別引人入勝,但電影宣傳卻成功營造出一種浪漫的色彩,只是入場的時候卻發現中伏了。電影以浪漫愛情片定位,但當中沒有我期待的浪漫感出現,也沒有什麼感動位,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愛情未能打動我還是什麼。我不是那種只會為虛幻得有點非現實的純愛故事而感動的人,只是我看不出他們這種關係中的真愛,就是男主角非常濫交,甚至最後奉子成婚,但卻描述得一直愛著女主角(我明白女主角或是他的知己良朋,但在男主角混亂的私生活中怎樣也看不出愛的存在)。

男主角Jim Sturgess是電影的亮點,形象瀟灑;女主角Anne Hathaway被外國影評狠批,但感覺卻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藉得的評價 (很明顯我看不出用美國女演員演英國片有什麼問題)。

雖然整體來說,我的確有點失望,但透過一日來說一年的故事,感覺挺新鮮,而且也是一種特別技巧。只是有些年與年之間,有些一閃即逝,快得令人忘記了今夕是何年。

2011/09/10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當中或牽涉劇情,想入場的朋友自行決定是否觀看此文)


無論是故事內容、trailer,以致海報,Midnight in Paris都給我一種浪漫的感覺。這種浪漫不是那種愛情中的浪漫,而是一種超乎現實的浪漫感。

電影不列入好看之作,結局雖然有意思,卻感覺不完整。若然要在這電影挑邏輯、理性之類的骨頭 (主角對於穿越時空,完全沒有常人的驚訝。雖然這不是主線,但也是人性的表現),這明顯是不合格,然而有些地方還是值得深思。

電影之初,Woody Allen以一段幾分鐘的空鏡帶觀眾漫遊於巴黎,由早至晚地把不同的角度呈現,把巴黎塑造成一座悠閒而富浪漫主義的城市,才慢慢帶入故事。主角Gil (Owen Wilson)是荷里活的電影編劇,但想寫一本小說,為尋找靈感漫步於午夜巴黎,因緣際會之下回到1920s的巴黎,與一班大文豪、藝術家相遇……

Gil起初沉醉於回到1920s的巴黎,認識不少大文豪,如Hemingway,甚至邂逅了Adriana (Marion Cotillard),一切都使在現實生活過得不太愉快的他感到無限的樂趣,最後更與Adriana回到Belle Époque。在那裹,Adriana找到她的best era,所以不願離開,而Gil則發現了雖然喜歡這虛幻的生活,但還是接受現實較好。Gil曾對欲留在Belle Époque時代的Adriana說:「你喜歡這個虛幻的角度是因為在這邊你能逃避了現實的苦惱,但當你留下來,這邊也會變為你的現實,你仍然會存在苦惱……」(大概意思是這樣,希望沒有記錯:) 這一番說話差不多是整套電影最想表達的信息,也是對一些經常想逃避現實而遠走高飛的人的當頭棒喝,逃避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另一思想點則是關於選擇配偶的條件。故事起初突顯了Gil與未婚妻Inez (Rachel McAdams)之間的張力,Inez不了解,甚至不支持Gil寫小說的計劃,而且也對Gil的能力存有懷疑(只相信在巴黎遇上的朋友而不理會Gil)。其實,我能理解Inez的行為,就像是望夫成龍,所以只希望他專注在可發展的行業,而不是去寫一本不知銷售結果如何的小說,只是我不能贊成她的行為。


夢想,所以稱為夢想,是因為它是你心中極為重要的事,是其他人無法理解。如果作為別人最愛的人,卻無法接受對方的夢想,那麼這一段關係如沒有生氣,也差不多去到終點 (這很明顯會變成一個二選一的問題);相反,人生中如果可以遇上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固然是好,只是這是可遇不可求,但能遇上一個即使對你的一切不甚了解,卻仍無限量支持自己的人,這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是很多事無法媲美。


故事最後Gil與未婚妻分開,於巴黎的街頭遇上了一個志同道合的人……


它沒有明確的結局,但一切盡在不言中,只是結局來得太突然,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就完結

2011/09/05

未來是什麼的一回事?





我一直相信,未來是現在的動力。

為了入讀理想的大學、學系,所以公開考試之前兩年要拚命一讀(即使過程未如想像中努力、結果亦未如心中理想,狂叫一聲還是必要);為了放假去外地旅遊,所以之前幾個月必須放棄瘋狂購物的習慣儲足夠的金錢(當然可能是一年的持久戰,以換來幾日的輕鬆假期);為了將來有資格教琴賺外快,所以今天多練習幾小時也是無可厚非(這是我腦海中一廂情願的想法,我想應該沒有人在練習的時候想這回事)……

為了他日可以什麼什麼,所以今天要什麼什麼……像是一條不會錯誤的方程式。

上一次苦惱失意之時,想起了李白的詩句;今次又再想起這一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應該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或者更適合。



想起九把刀《等一個人的咖啡》中的阿拓,他說他只會為十年後還著緊的事而介意,就是今天跌了一百元,十年後的自己應該沒有什麼感覺,那就算吧。我想,十年後的今天,即使我不記得何時何地為了這事而苦惱,我還記得自己曾為這樣的一件事而想了很多……

今天的我真的對以往一直堅信的信念動搖了,為未來感到徬徨與無助。第一次覺得未來是不切實際,第一次想起未來有窒息的感覺,第一次……放棄思想未來。

我不知道這樣的人生哲學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最應該,只是既然想起未來使我不知所措,我只好跟自己說:「隨它吧……」,讓我專注當下這一刻。讓我單純為喝一杯PCC的chocolate paradise而欣喜、為只跟朋友談一通電話而滿足、為補完一次習而大叫一聲……這樣的想法或者很幼稚,亦只是一種著眼微觀而逃避宏觀看事件的方法,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只要這一刻活得快樂輕鬆,我的確不願在多想以後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