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8

Cloud Atlas 雲圖



前言:電影很複雜,整理成影評也是,結果一拖再拖,拖了幾天才得已完成。

落幕之際,腦內仍然一頭煙。差不多三小時的時間,稍有失神,很難把故事抓得到。Cloud Atlas的複雜度讓我想起Inception,只是Inception比它還更容易明白,也許看過完著的觀眾應該沒有頭頂冒煙的情況。


故事發生於六個不同時空與地域,分別是1849年的南太平洋、1936年的蘇格蘭、1973年的美國,2012年的英國、2144年的新首爾和2321年,人類文明重生(After The Fall)的夏威夷。

每個故事雖然看似毫無關係,各自發展,卻又是互相有關連。1849年白人律師 Adam Ewing寫下在太平洋的經歷,被1936年的同志音樂家Robert Frobisher閱讀。Frobisher的愛人Rufus Sixsmith老年時遇上1973年的女記者Luisa Rey,並發現她身上有著跟Ewing一樣的胎記。2012年,年老的出版人Timothy Cavendish讀到有關Luisa Rey撰寫有關核電站陰謀的小說,而2144年,任職於餐廳的複製人Sonmi-451看了一部有關Timothy Cavendish的電影。最後在2321年,Sonmi-451成了人類尊為信仰的神。

Cloud Atlas出現了幾個記號,分別為「流星形的胎記」和Robert Frobisher創作的《雲圖六重奏》,它們於電影中不斷出現。

有云電影說及輪迴,但主題不在這,而且感覺不算特別強烈。相比之下,我覺得六個故事更多講及革命思想,以及互相幫助的聯繫。1849年的南太平洋談了黑奴問題,律師 Adam Ewing替黑人說項,讓他留在船上,最終黑人在貪財醫生下毒手殺Adam時,救回他並帶他回家;1936年的蘇格蘭談及身份的反抗,擁用音樂天份的Robert Frobisher做了著名音樂家Vyvyan Ayrs的助理,衝擊下得著靈感寫樂章 ’The Cloud Atlas Sextet’,後來Arys得知Robert 同性戀身份,強逼他把新作的樂曲送給他,Robert 不願意因而槍傷Ayrs。完成樂曲之後,Robert Frobisher亦自殺身亡,後來樂曲亦出版了;1973年的美國談及核危機,記者Luisa Rey追查核電站安全問題而被追殺,幾位有關人士亦被殺,但核電廠的保安主管Joe Napier曾得Luisa 的爸爸救回一命,最後協助Luisa 完成任務,出版書本。

2012年的英國談及一班老人家的小抗爭。Timothy Cavendish被哥哥送往一間監管嚴厲的老人院,他跟幾名老人家一起密謀逃離,其中一位老人家在逃離中被遺在老人院,Timothy 最終駕車救回他,而最後那位老人用計對付捉拿他們的人;2144年的新首爾談及複雜人,複製人在一間快餐店工作,Sonmi-451被地方組織成員Hae-Joo Chang帶離快餐店,被告知失去工作能力的複雜人全遭公司殺死,並製成複雜人的食物。Hae-Joo 多次拯救Sonmi-451,而最終Sonmi-451加入反抗暴權,完成組織期望;2321年,人類文明重生(After The Fall)的夏威夷談及心魔,先見族人Meronym與山谷族人Zachry相遇,Meronym救回Zachry的姪女,而Zachry則帶Meronym 去到山頂一個發射塔上,發射信號以拯救族人,最終Meronym甚至從食人族中救了Zachry,然而在途中,Zachry多次被心魔Old Georgie騷擾,甚至差點殺了Meronym,但他最終成功抑壓心魔。

六段故事之中,也許Robert FrobisherSonmi-451的一段比較重要,他們均以一首樂曲與一段說話連結六個不同的故事。

電影的技術範疇表演不錯。不得不提電影雖然分拆為六個故事,但主角同是一批演員。他們最多分飾六角,角色性格、樣貌,甚至性別亦有不同。在片尾,談及演員分飾那些角色,電影內不斷發出「嘩!」的驚呼與笑聲,這是此片的一大特色。最後不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化妝真的是意料之外。另外,此片的剪接真的不錯,透過類似場景作為過場,自然而不突兀,而且每場過場以後,故事仍然十分清晰,不會有混淆的情況。

誠然,每一段故事各有特色,在電影扮演的角色亦不錯,但合起來的時候,信息未免不夠清晰。很多位置談信息的時候,皆以獨白形式,非容易理解,這亦讓我覺得較為失色。或者這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皆是死症。

總而言之,野心太大。

2013/01/25

劉夢熊的陽光花生




今期《陽光時務週刊》寫劉夢熊與梁振英,出版後立即熱爆網絡,一紙風行。讀完兩篇有關報導以後,看見劉夢熊求愛不遂式的言論雖然想笑,但笑不出。

雖然如劉夢熊所言,「現在的反對派怎樣吵也好,香港市民也不會太重視,但如果我這個頭號支持者和功臣出來反對他,就不同了。」劉夢熊這一爆的後果,誠然非長毛一輩可以媲美。只是梁振英騙術了得,人所共知,劉夢熊這一刻落井下石,效果不大。

特首的僭建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劉夢熊雖然提出另一個更爆的證據,指出梁先生曾說的幾位專業人士仍虛構的人物,全屬「子虛烏用」,但僭建鬧得最沸騰的時刻過去了。這一項證據提出了,多一項少一項,陣營依然壁壘分明,但不會有下文。

除此之外,劉夢熊再爆梁振英一段影響深遠一點,感覺極度左派的言論:「建制派唐、梁之爭,是人民內部矛盾,但是我們跟泛民主派是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皆為毛澤東所提出的詞彙。1957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擴大)會議中提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說「在我們的面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至於,兩種矛盾分別在哪,後文繼續解釋。毛澤東首先解釋何謂人民與敵人,指出「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故此,「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而人民內部的矛盾則是相反。毛澤東把抗日時的漢奸,後來的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都視為「敵人」,現在劉夢熊揭露梁振英說泛民為敵我之間的矛盾之事,指控何說是非常嚴重。不過,言論若然真實,會引起什麼後果,倒是無法猜測。

報導內容雖然態度認真,但娛樂性的確豐富,也許與平日看八卦週刊無異。范太接受訪問時說得好,單憑劉先生一面之詞,根本不應該罔下評論。事實上,多名梁粉,或是牽涉在內的人已紛紛發聲明。不過,無論事實如何,有幾點仍然想說:

1.《陽光時務週刊》一日成名,很大原因與坊間反梁的態度有關。梁振英的奸招無必要再花唇舌解釋,然而劉夢熊是何等人物,大家或許都心中有數。不談他月初被廉署調查的事,他於特首選戰時特意於唐宅派發〈敦促唐英年退選書〉,早知他不忿低調。現時忽然一爆,勢不可擋,頓時成反梁人士的英雄。不過,反梁之餘,亦應小心避免墮入其他人的圈套,始終他反梁存在其他原因。

2.劉夢熊談到拉攏東方報系之事,讓人咋舌。修有關傳媒的學科時,雖然知道各派報章美其名為「中立」,但仍有其政治立場,現在一讀「嘩!原來咁都得!」當中金句,必為馬澄坤的「如果你覺得對方放毒,我們就消毒,對方抹黑,我們就漂白。」好好一份大報,淪為他人的打手。當中的來龍去脈好看,像是電影橋段,一步一驚心,娛樂性甚豐,但卻是於我們社會發生的事,忽爾慘不忍睹。

3. 劉夢熊談了中央屬意的事。325日的選舉,劉先生說早於34日已經肯定中央屬意梁振英。雖然小圈子選擇的幕後黑手是誰,任誰也知,也不作任何寄望,梁振英被中央承認是正常,但劉先生是次光明正大地揭露事件,讓人更加清楚了解阿爺如何參與於香港。它的干涉,無法否認。我很在意,六八九。

4.劉夢熊這次的爆料目的如何不詳,不過他不是傻的。若然毫無把握在手,他不會突然跟梁振英自殺式襲擊,這次又會是中央對梁氏失去信心的「陽謀」?

欲知後事如何,真的拭目以待。


2013/01/24

東野圭吾.跟黑色毛髮的嘔心配搭




早前忍手不買東野圭吾的散文集《大概是最後的招呼》,然後等了一段日子後,於圖書館借閱。看完以後,我覺得自己是極度聰明。一百多元的書,不太值得賣,這跟東野先生成書日期與中文版出版的年份有莫大的關係。這本書是2006年寫成,那時的東野圭吾剛憑著《嫌疑犯X的獻身》奪得久候了的文學大獎,而且書中內容圍繞日本人的生活文化。現在看回,或是在香港的我看了以後,覺得不如東野圭吾的其他作品。當然,若為東野圭吾的死忠粉絲,或是想對日本文壇多一點認識,看一下也不錯。

我正在等《假面飯店》,以及未出版的湯川學系列。

有云這本《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是從圖書館借回來,更正確來說,是預訂回來。回到家,翻了兩翻,忍不住大罵一句他媽的。這情況在看這本書時,發生了不下十數次。他媽的上手讀者,竟然有種在書中幾十頁,遺留下幾條,以至幾十條不等的黑色短小毛髮。我沒有深究,單憑肉眼觀察應該不是頭髮,而是更加傾向為鼻毛之類的嘔心物。

我在小心奕奕的情況下完成了它,我不知道算不算看完,反正記在腦中的只有黑色毛髮。作為圖書館的經常用家,我跪求各位愛書之人或是不愛書之人,請不要虐待從免費途徑借閱的書籍,以及下一手用家。因為我肯定,除了我以外,所有接過這本書的都會毫無疑問問候始作俑者幾句。

在還書的時候,決定拿去跟高薪的助理文書主任,就是平日幫我們借書的先生小姐說幾句。希望到時他們不要誤會我就好了,我可是受害者。


2013/01/22

小記.上路行




最近,在疲乏的通勤途中偶然聽到張學友的 〈 這麼近.那麼遠 〉 和許美靜的 〈 傾城 〉,然後沒有因由地迷上這兩首舊歌。

隔了三年,終於回到高考時候的生活模式。起床後,背著電腦以及幾本簿子便踏上路程。然後,在寧謐的空間渡過一整天。疲累的時候,就這樣伏在桌上睡去,起來還是有很想嘔的感覺。

從窗外看下高速公路,與對岸的高樓,景色沒有什麼改變,只是心境不同了。這處地方對我來算不上什麼福地,倒是讓我留下了很多痕跡。需要自律的時候,還是首先想起這裡,然後待上一整天。

幾年前,死讀爛讀的資料大多都忘記了,但是好像比這幾年的記得更多。在寫稿的途中,我又發現這幾年的社會科學訓練總算有點影響,只是平時察覺不了。若然我這些年,走堂沒有這樣放肆,現在腦袋應該記得更多的理論與知識,不而不是空殼。

不是懷古,只是稍為記錄瑣碎軼事。他日或許有半點用途。

2013/01/18

The Impossible 海嘯奇蹟





2004年南亞海嘯,轉眼過去了八年。雖然還記得那時排山倒海的報導,然而當年的強烈感覺,在我們這班局外人的心中早已經隨著時間淡忘,而受災的國家都重新出發。

The Impossible改篇自一個西班牙家庭的故事,說述他們一家五口去泰國渡假時受災的經歷。Henry Bennett跟太太Maria帶著三名兒子15歲的Lucas, 7歲半的Tomas5歲的Simon去泰國歡渡聖誕節,並住在海邊一間高級渡假村。1226日,當他們一家在泳池玩樂的時候,海嘯湧進……

故事起初描述了一家在泰國的快樂時刻。以飛機降落為開始,後以漫天天燈,把氣氛層層推進。故事很寫實,旅行途中,小孩對陌生環境感害怕,晚上跑去跟媽媽同睡,成人亦依然被俗務纏身,為工作而擔憂,無法靜靜享受假期。剛下水與兒子們玩水,冷不防海嘯來襲。

大水過後,電影分幾條主線進行。Maria與兒子Lucas在流水之間相遇,這一幕看下去很無奈,明明一直看著對方,甚至咫尺之間,卻是無力捉緊對方。Maria是眾人之中受苦最深的一個,開場不久已讓觀眾因Maria落入一種傷感之中。她與大兒子Lucas的相處很微妙,這個兒子最反叛,自以為最勇敢,結果一場海嘯,把他的自信洗走。Lucas很人性化,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害怕,但很快學會求生是最重要。相比之下,身為醫生的Maria「冷靜」得多,雖然血流如注,但不忘身為母親與醫生的責任,教導Lucas不能見死不救,最後一同救了一位小孩Daniel。後來,他們被原住民所救,送往醫院。Maria躺在床上,仍叫Lucas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

另外,Henry很快找到TomasSimon,但是他卻不能放棄找尋妻子和Lucas。他把TomasSimon送上酒店的車,叫Tomas照顧弟弟,然後隻身去災場尋妻。他們三人再在這裡分道揚鑣……

電影的結構很簡單,然而在一個似曾相識的背景下,感覺很是不同。沒有突如其來的救星,也沒有令人驚異的情節推動,一切像是平實。感動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幫助,Daniel輕撫Maria的手,讓受重傷的她感到一絲溫暖;Lucas讓失散的父子在醫院重逢,對他的人生有著重大改變;Tomas與一位七十多歲的婆婆傾談等……

The Impossible最成功之處,除了電影公司一直強調的科技之外,幾位小朋友主角貢獻亦大。始終科技只能帶來震撼,人與人的關係才是電影最值得探討的問題,甚至是感動的來源。

最後,他們一家成功登上保險公司的客機。Bennett一家雖然受苦,有幾個場口看不下去,但也許已經算了非常幸運,而Henry在機上仍然拿著一張寫上兩個名字的紙,心中一陣憂傷。所謂災難,也許就是在幸福當中依然有所缺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