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8

三月無題


3.25 過後,塵埃落定。

那天我們一起投了的12萬多的白票狠狠地被689張選狼先生的選委票非技術性擊到,然後在也許是最後一屆的小圈子選舉中我們正正式式地體現了小圈子選舉的弊端。


像黃照達漫畫所言,3.25之後沒有事,我行得食得瞓得痾得,係有啲不開心啫,而我多一點點情感,還有點看不過眼。


對於那1200個選委,我真的不敢恭維,明明有錢有地位有知識還有選票,但是冇責任感冇立場冇己見冇腦冇公民責任。有的口口聲聲地說基於民意,所以決定放棄候選人X 而選了 Y,其實去了西環一趟吃了迷藥;有的變了古惑的槍,提名了候選人X後又為候選人Y 站台,還面皮厚到笑騎騎;有的回應記者提問時幽默地回答選了贏的一位,明刀明槍的不想得失任何一位……


我冇眼睇,連我很苦心經營的blog也因為生氣的關係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口語字詞,但算了。我怕以後沒有繁體字,我怕以後沒有粵語獨特的文化,我怕以後有了23條以後不能暢所欲言,所以我不理了。


1997年的時候,年紀很小,不懂得珍惜那年的6月30日;2012年,總算能思考,今次終於能夠體會那種不想7月1日來臨的感覺。


很紅,然後小明坐港鐵來香港勁共勁共勁共勁共……





2012/03/24

這年的… 3.24


有時候,我寧願我的文字不談政治只談風月,輕輕鬆鬆地寫幾千字娛人娛己。只是來到今天,我確實找不到任何藉口使自己繼續沉默。今天本是絕頂的郊遊天,清爽的涼風配以柔和的陽光,然而現在的環境容不下我們這種好天氣。

每當我們揭開報章或在Facebook瀏覽的時候,我們看見大多新聞都與明天的特首選舉有關。黑材料滿天傳播,豬的大宅僭建感情缺失情慾電郵以及其令人慘不忍睹的回應,以及狼的西九門江湖飯局門防暴隊門商台門一大堆留下問號的門,我們笑說這比無記的肥皂劇更好看的時候,我們像是忘卻那是關乎自己的未來。

在流選之聲日漸高漲的時候,公務員致全港的公開信發出,一封看了以後令人更心寒、更加不得不正視這次選舉的影響。然後,西環發功意圖令狼先生於明天於這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中勝出禁止流選,留下一班香港人茫然問我們不是港人治港不是五十年不變嗎? 

然後,我們這班沒有資格投票的市民連想參與一個純屬民調類型的仿全民投票原來也要被打擊,駭客也會癱瘓網站。如果連這樣的民調也容不下,我們怎樣期望2017年的真普選?

從前在政治課上不斷提「香港人都是政治冷感」的立論也許不再成立,只需看那流動票站排隊的人們。即使我們所投的票移動不了那1200名選委的一票,我們還是帶著愛這城市的心去參與這投票。

有時候,我們只想安居樂業,但原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he Hunger Games 飢餓遊戲


我沒有看過原著,只是幾個月前看了簡介後便一直期待這電影。

The Hunger Games無疑充滿娛樂性,節奏明快,情節亦頗為刺激,而且在電影中加入愛情元素,集齊了一般大熱電影的重要元素,加上全球同步上映下,The Hunger Games成為這一星期上映電影中聲勢最強的一套。

電影的化妝、場景佈置頗為特別,很刻意地塑造出一種獨特的感覺。都城中的貴族有點像Tim Burton的Alice in Wonderland的角色,奇裝異服配以浮誇的化妝的確別樹一格,亦頗有特色。都城所呈現的景象亦是極度先進,卻不知為什麼仍帶著美國的影子。

雖然電影在香港只列為IIB級,而且電影亦刻意淡化或以震得看不清的鏡頭來拍攝血腥互殺的鏡頭,但是故事所隱瞞的概念卻是頗為冷血以及三級。故事描述北美一地方分為12區,每區每年派出一男一女12-18歲的代表去都城參加「The Hunger Games」以懲罰他們之前的叛亂,24個人的決鬥中只有1個能於遊戲倖存(意思是24名參賽者必須與對手互相廝殺以保自己的性命),而整個比賽的過程由電視直播予都城市民欣賞(這班有錢人很明顯是吃飽之後無事可幹的變態人民)。這概念很明顯存在結構性的問題,即使電影沒有深化其變態的想法,但這電影很有潛質變成另一套比大屠殺更驚慄血腥的電影,而且更甚的是對青年來說也不是什麼好的腦震盪。

然而,電影某程度亦反映時代的弊病。都城雖然決定進行比賽,但總統卻暗自操控比賽,多番意圖令女主角於比賽中喪生,避免使女主角所身處最偏遠的第12區首次勝出比賽。這樣制度已定但卻暗中有勢力人士插手的事件在現今社會並不少見,甚至大家最近所關心的特首選舉亦發生類似事件,看起來無奈卻又寫實。

另外,電影於尾段兩度更改比賽規則,雖然的確能成功掀起高潮,但短時間的兩度更改亦使人有點無所適從。談及這裡亦使我想起這遊戲的參賽規則,如果每次遊戲只有1個人勝出,根本不用於每區各派一男一女這規則,反而後來改為同一區域的參加者能一起勝出遊戲這規舉比較好。這當然只是我無聊的忽發奇想,沒有什麼大意義。

最後,還是想紀念一下那個很可憐的小妹妹Rue……

留下了伏線,等待下一集,但不知故事會是什麼模樣……


The Kid with a Bike單車男孩


挾著第64屆康城影展評委會大獎之名,The Kid with a Bike在香港上映並沒有什麼優待。事實上,電影不是香港人喜歡的口味,淡淡然的一齣電影加上沒有預期的法語對白,足以使它備受忽略。

電影沒有預期般描述溫情,我甚至有點相信海報所拍攝的陽光、溫情氣氛是電影中幾乎不曾出現。故事描述一位被父親拋棄的男童Cyril的經歷,他於一次逃離收容所回到爸爸舊寓所尋找爸爸時遇上Samantha。幾天後,Samantha替Cyril找回他最珍而重之的單車並再次送給他。Cyril叫Samantha陪伴他於鎮上尋找他失蹤的爸爸,更嚷她成為自己的寄宿家長。當Cyril成功找到爸爸的時候,爸爸卻執意與Cyril斷絕的關係。Cyril在這段期間遇上小混混,並答應背著Samantha跟他作非法勾當,卻在打劫的時候被人認出。最後,Samantha願為Cyril賠錢,Cyril也為自己所做過的事向對方道歉……

看畢整套電影,第一個在腦中很強烈的感覺是為什麼Samantha對Cyril如此的好? 電影中沒有提及任何資料,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Samantha對Cyril這無私付出是令他重生做人的原因,她救他離開了收容所、帶Cyril尋找他的爸爸(即使結果未如人意,但至少了結Cyril心中的疑團),最後也是她使Cyril能夠與對方和解的重要人物。暫且不討論Samantha背後的原因,但是在人生絕望的時候能遇上一個無條件為你付出的人,這是無與倫比的幸福,也是一種令人重生的動力,而Cyril遇到了。

臨近尾聲,電影出現了一幕頗令人深思的片段。曾被Cyril打劫時打傷的少年在街上遇上Cyril,他追打Cyril甚至用石頭把正在逃上樹上的Cyril打跌。Cyril在地上昏迷了一會,少年找來他爸爸求救,兩父子夾口供也把打傷Cyril的石頭拋掉。然而,Cyril醒來之後並沒有對二人說什麼,只是拍拍身上的泥沙起身然後再踏上他的單車回去Samantha那裡……這幾幕不是電影中很重要的情節,卻深深打動了我。

電影不足一個半小時,感覺淡然或許有一點悶,但是這樣淡然深思過後令人有點心痛……

2012/03/21

愛 LOVE



經朋友介紹,進場看了這套從未打算進場的電影。

這電影描述八位男女之間的感情關係,複雜又混亂,勝在演員們都是熟悉的面口,看起來比較容易,然而電影中所隱含的價值觀卻異常有問題。陳意涵、彭于晏和郭采潔這一段三角關係最為離譜,雖想牽涉友情這部份,但是他們所帶出的價值觀簡直非一般人可以接受。相比之下,我最喜歡趙又廷與趙薇這一段關係。雖然他們之間的轉變有點古怪,但牽涉了趙薇七歲兒子使這關係多了一點色彩。然而,故事甚多,每個故事都是輕輕一碰,意圖帶出愛的信息,但這種愛始終是現時所吹捧的愛情觀,缺乏了一種真正愛的感覺。

這套戲的主角故然是重點,每位都能撐起一齣電影,然而配角們亦頗為搶鏡,如北京的公安與趙薇的兒子。

其實電影沒有什麼特別的主題,只是拍攝手法讓人看下去頗為寫意,是最近看的電影之中最為輕鬆。

總括而言,普通。

Tinker Tailor Solder Spy 諜網謎蹤



吧啦吧啦吧啦……我終於騰出一些時間去整理上星期的電影紀錄。忙碌侵我的人生,也磨蝕我的記憶。雖然早於入場當晚已摘下重點,但難免有點枝節忘了……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是我喜歡的劇情片種,屬於懸疑探案的一類。電影以1970年代為背景,英國退休情報人員G.Smiley追捕任職情報局高層的中俄雙方間諜,戲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G.Smiley續一拆解困局,最後揪出那個雙重間諜。這類電影往往最吸引我,於欣賞電影之餘亦順路嘗試以觀眾的角度意圖找出「那個人」,然而這類電影亦存有相同問題,為了保持神秘感或是能呈現的事總有限制,伏線、線索永遠不夠多,結果每每需要編劇於揭曉的時候加上很多證據。雖然這是不足,但這亦是限制。

Gary Oldman在這電影的表現已經備受各界讚揚,事實上他在戲內由內到外都散發出一種深沉的感覺,貫徹他的人物性格。相比之下,上一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Colin Firth的發揮則比較少。

這電影缺乏高潮,即使最後揭盅的時候力度亦不夠強,全套電影亦以一種調子拍攝,而表達手法亦較為深奧,是需要思考與無限專心的電影。電影播至中後半的時候,電影院甚至幾個人幾場……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某程度上也帶出冷戰時期政治關係的複雜,兩方陣營互相把棋子安插著對方之中,各懷鬼胎,當中甚至使用非人的暴力。

總括而言,電影層次略高,看後亦需要花大量時間消化。

2012/03/14

凌晨時份是工作的好時機


最近,我開始忙碌。

其實每年的3、4月是全年最最最最忙碌的時間,學校的present、midterm接二連三,然後不停地寫一連串的文章要去趕不同的死期,我的人生將會被自己全年其餘的10個多月的惰性耗盡,然而今年情況變得嚴重。

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我的工作時間正式改為23:00 - 03:00。雖然一向不是早睡的人,而且酷愛晚上工作的氣氛,甚至所有工作都是堆在晚上至凌晨完成,但以前我還是一邊做一邊打呵欠一邊暗罵自己自作孽一邊想跌上床抱頭大睡。現在情況有點逆轉,我竟然愈夜愈精神,上學的倦氣於2300自動消失,忽然爆出靈感爆出勤力與動力的因子,放下draw something,然後do something,腦袋愈轉愈快。

當然附送的是早上要睡到日上三竿,加上大廈維修架起竹棚與大網,我為免睡姿外涉,所以長期拉著教簾,白畫猶昏,然後是不知醒。

我想,還是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要捨棄動力與專心的因子要睡覺,這種事我可做不出。

所以,我有點不知所措。



無聊記一下,最近兩篇偽.日誌的名字都好似水蛇春咁長(其實我不知水蛇春有多長,甚至長度是形容水蛇還是水蛇春(?)都是問號),有一點實驗性質的意味,意圖令自己的blog獨特性提高,然後令自己沾沾自喜。

完。

2012/03/11

桃姐


一年之中,成功於未上映之前便鬧得熱哄哄的港產電影並不多,而成功炒熱又令我相信自己不會被騙的港產電影少之又少,《桃姐》也許是這少數。因為葉德嫻憑此電影於威尼斯影展拿得影后,桃姐成功於香港引起討論,之後葉德嫻、劉德華加上導演許鞍華同於金馬獎奪得三項大獎,這或者成了上半年最受期待的港產電影。

星期五跟著良心消費聯盟去非商場的豪華戲院看《桃姐》,其實於這類戲院看這種電影別有一番風味,這或許他日於另一篇網誌再詳細分享。

這電影拍得很真實,同時富有香港味道,是一齣不折不扣的地道電影,然而此只是一套溫情小品,故敗給伊朗式分居未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亦是正常的事。

劇本是以監製李恩霖的經歷改編,電影以桃姐中風作為故事的開端,說述Roger與他家中的傭人桃姐之間的一段主僕情(或者可說是母子情)。雖然電影以二人的主僕情為重點,但亦花了很多時間說述了桃姐在老人院的情況,與其他院友的互動,展示出香港老人院真實的一面,令人百般的無奈。

憑此片多次奪得影后的葉德嫻演技的確不錯,填補我多年中對她僅有的印象(我對她的印象只有多年前與許志安合唱的美中不足)。若不提電影中的演出,單看這張海報的葉德嫻,其實由內到外都散發出一名中國式僕人的感覺。相反之下,憑此片奪得男主角的劉德華則令人有點不惑,他於電影中的發揮不多,似乎沒有受到演技的考驗。

如果你有家人在老人院生活的話,這電影值得一看。看過以後,心中可能很多揮之不去的感受,請記得那種感覺,然後多些去探望他們……

2012/03/10

The Iron Lady 鐵娘子-戴卓爾夫人



選了很久,我還是選不到很合心情的海報,然而對於平日在街上狂貼的那張大頭海報帶著無比的厭惡,我只好退而求其次。


提起 The Iron Lady,大部份的焦點都放在憑此電影第兩次奪得小金人的Meryl Streep身上,甚少提及電影的其他元素。事實上,評論對於The Iron Lady的劇情譽參半,但Meryl Streep的演出卻是得到一致性的讚賞。Meryl Streep在電影中演活了兩個階段的戴卓爾夫人,一是雄心勃勃以強硬手段聞名於世的英國首名女首相,一是已達花甲之年未能接受喪夫事實的戴卓爾夫人。當部長、首相時的戴卓爾夫上字字鏗鏘,流露出一種大將的氣焰;退休後患有幻覺的戴卓爾夫人,則能表現出一種普通老年女人的孤單,The Iron Lady就像是一場屬於Meryl Streep的表演會。


電影以戴卓爾夫人老年的半導精神分裂生活開始,與幻覺中的丈夫不斷接觸而回顧她的一生。回顧的情節牽涉了近代英國內政,大多是有關戴卓爾夫人的政績,當中不時夾雜一些歷史錄像,意圖令電影的真實感更強。說故事的手法脫離不了舊的枷鎖,但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電影要塑造晚年的戴卓爾夫人喪夫後擁有幻覺的形象。


戴卓爾夫人為第一位從選擇攀上權力核心的女性,最後甚至成為首相,她的性別亦是電影中多處強調。當戴卓爾夫上首次出席下議員會議時,電影分別透過皮鞋與高跟鞋、西裝與裙的對比來塑造賽卓爾夫人的獨特性,無疑在男性主導的政治層面,戴卓爾夫人是奇蹟。


最近有關人物的傳記一部接一部上映,The Iron Lady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但是是最興鬆的一部,亦留有空間給我們思想一下這與我們比較接近的政治名人,至少理科班的同學也曾讀過她便是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的英國首相。


2012/03/09

強逼強逼,或能強逼出好結果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真的有點欠揍。

面對著現在一事無成的自己,我無奈地推敲著那癥結所在,最後得出了一個也許旁人早知道的答案。

沒有強逼力推動,我沒有動力行動,我真的是一個欠揍的人。現在,我意圖強逼自己改變這現況。

從前書不離手,現在因為ABC那麼多的原因,我已經很久沒有在沒有需要的情況下看完一本書。對上一本看完的書,單純地為了做閱讀報告,所以從書櫃中如皇帝選妃般拿下了這一本有深度有內容的書,然後咀嚼一下。

當有不同的功課、present、mid-term的時候,我都把這些課外書擱置,如現在閱讀中的 A Little Prince 拖拖拉拉了一星期多還沒有看完。我人生中有很多書也是這樣,閱讀至中途被其他事物分心,它就被擱下。

為了事情能有轉圜的空間兼修正我這不良的習慣,我申請了網上書架,強逼自己於短時間看完一本書,免得自己被外物打擾而放棄。始終別人能看到自己的隋性,這樣我會催促自己加快速度。

強逼強逼,就像強逼補習小孩天天計數的原理一樣,在多番強逼之下,也許結果會有所不同。


趁著人生還有三個月的空閒期,我……會再次努力在書海中散策。

2012/03/07

Mission Impossible


趁著中場休息的15分鐘,我發現我必須來到這裡,在比賽完結之前留下什麼,紀錄一下這一刻。

球賽還有法定的45分鐘,球場沒有什麼不可能,然而我們期待著阿仙奴。

兩星期前,當阿仙奴與AC米蘭踢完首回合的時候,我們被其他球迷揶揄得體無完膚。4球的距離,讓人覺得阿仙奴出線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今夜的阿仙奴以上半場的表現再次征服了我們這一班已經傷心了七個球季的球迷。

就這樣,我們仍然死心塌地支持我們的球隊,像七年前地繼續相信我們的球隊。

喜歡這球隊的同時,我們已經註定每一個比賽的晚上都過得不平凡。

哨子聲一響,下半場開始了。

我們繼續為阿仙奴加油…




2012/03/03

隨.筆


雖然緊急又重要的工作排山倒海的步步進逼,但是生活的時間表還是喜歡隨心而行。

難得陽光普照,藍天與白雲重現,我便放下這星期要交的功課,拿起相機,就這樣跑去快將進行第二期清拆的蘇屋村,消閒了半個下午……

有時候,於繁忙中衝了兩天,星期三空了下午,便查看嘉禾提供什麼免影電影。若遇到想看但還未看的電影,即使約不到朋友,一個人進場也是一種享受……

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有時候,隨心而行未嘗不可,只是需要完成的還是要完成。如果那天拿著相機拍了一天,或是那晚推遲睡眠時間,或是第二天提早起床再次跟上進度,其實有何不可?

其實數數指頭,還有不足三個月便畢業了。這樣悠閒的日子其實剩下不多,但是想於這城市繼續探索的地方還有很多……

A Separation 伊朗式分居


挾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名銜,A separation還是得不到影院的支持,全港只得4間戲院上映,結果full house。

首先想討論戲名,我不是什麼語言之家,也不懂翻譯,只是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這電影依照波斯原文的翻譯為The Separation of Nader from Simin,講述Nader與妻子Simin分開的故事,所以英文取其重點叫 A Separation。最後,此片在香港被譯為「伊朗式分居」。雖然把電影名為「伊朗式分居」,令觀眾了解此片以伊朗為背景,但其實譯為此名字的確有點古怪,故事不是講述普遍伊朗人分居的情況,只是個別講這對夫妻分居後所發生的事,故此未入場以先我對故事一頭霧水,並不能單憑戲名猜得一二。

電影以夫妻Nader與Simin決定分居開始,Nader因妻子離開了而另外聘請一位家務助理Razieh來照顧他患有腦退化症的爸爸。有一次,Nader與女兒Termeh早了回家,發現爸爸跌在地上險些喪命,而Razieh卻不知所蹤。Razieh一回來,Nader氣得把她趕出家門。結果,Simin當晚告訴Nader,Razieh進了醫院,他們才知道Razieh小產。Razieh老公Houjat決定告Nader,一場爭辯由此開始……

雖然電影以一對夫妻分居開始,但是故事的重點卻不單放在他們二人身上,而是因為他們分居而引發的一件案件。這或許可解釋為一對夫妻離婚,除了是他們一家的問題外,還會因為這重大的改變而引申出不同的問題,而電影只是把問題放大,提及當中的影響。

電影某程度上藉著那案件探討了關於人性的問題。由於Razieh小產,Houjat控告Nader謀殺,指他明知道Razieh懷孕仍然用力推她,而Nader則一直辯稱自己對Razieh懷孕一無所知。「Nader對Razieh懷孕是否知情」是案件的討論核心。要是Nader知道Razieh懷孕而仍對Razieh動粗,這可構成謀殺罪。Nader為了不想坐牢,一直堅稱自己並不知情,後來甚至女兒為幫他隱瞞,於法官面前作假證供,他依然不肯承自己錯誤,而Razieh於小產前一天曾被車撞到,以致胎死腹中,但一直不敢對丈夫坦白,最後引起這一連串的問題。他們二人不算犯了一些十惡不赧的罪行,但電影藉著他們的反應對人性表露作出批評。

雖然這電影並非刻意注入伊朗的地方特色,但仍能片中多處地方呈現,特別是對伊斯蘭教的描述,例如Nader對Razieh是否懷孕的爭端源於伊斯蘭婦女的服飾,以及他們男女的規條,以及Razieh於最後關口說出真相,亦由於她是虔誠回教徒,因害怕對著可蘭經發誓而遭報應所致。

最後,故事還原基本,以女兒Termeh選擇跟Nader或Simin作結。這結局不錯,除了把故事重點拉回至他們三人,亦與開首作首尾呼應,點出這對夫妻分居是事情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