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7

今期流行,分享一則不是秘密的秘密


( Cover photo of HKU Secrets by Terry Leung)


這幾天,各大院校的Secret Page很紅。看完以後,友儕之間,細聲講大聲笑。看過幾間院校的Secret Page,港大與中大的率先過萬人,其他的由數千至幾百人不等。數字這回事,其實不打緊,反正過了一天,數字又是大翻新。當然,除了各大院校以外,其他地方都開始製作Secret Page,如電台聚腳的廣播道。

關於這些Secret Page,有人質疑秘密浮面以後,就不叫秘密。當然這樣的迷思,沒有困擾太久,只要稍為在面書看一下,也就證實了那些所謂的「秘密」,大多都是供各人娛樂之用。這類型的Page,早在外國盛行,只是不以Secret為名,直接稱為Confession。在面書翻,關於Confession Page不少,其中一個名為Confessions of A Uni Student,集合了大學生的軼事,甚至其中一個Page,更稱為Confessions Of A Hogwarts Student,以霍格華茲為名,用以滿足一眾哈利波特的書迷,以及自認為巫師的網民。與香港的不同,這些Confession Page不以文字為主,特別是大學生的那個,更要求分訪者提供相片,配以描述。看了幾則,其中一張是上課照片,影像攝著教授與PowerPoint,上面寫道:’Student loans are just like Justin Bieber – They will not go away, no matter how much you wish they would’ ,旁邊一句 ’ so true’,言簡意賅,看後會心微笑。

回到香港,各院校自設Secret Page,各自為政。當然,八卦的人還是會跨院校閱讀他人的趣聞,取笑一番。Secret Page的成立,以致盛行,都是不足一個月之事,有些Secret Page更開始不足一星期,然而足以抓著各方視線。當Secret Page以院校為單位,甚至特意在簡介寫著「只係for 某某U既人」,縱然內容不夠多元,但是所屬院校的學生,還是率先按「Like」。那個「Like」中,包含著身份的認同,然後透過面書,身邊愈來愈多人得知Secret Page的產生,人數最後只是預計之內地以光速地增加。當然,勢力割據以後,各Secret Page上愈來愈有各間院校的特色,分享中多使用了一些隱瞞的地名,地方簡稱之類,局外人難以完全明白,然後像組織般自然排走他者。

另外,以Secret 為名,當然勾起了他人的好奇,所以無聊之時,偶然一看,縱然沒有內容,但是還是不由自主地按入。Secret Page就像是社交網絡上的第二層社交網絡,焦聚了一班背景相若的人,在相熟的場景下,看著別人的故事,活像一個偷窺者,偷看這樣既近又遠的「秘密」,然後自我滿足。

看了不同院校的Secret Page,撇開院校特色以外,內容其實大致相同,不外乎是公開自己暗戀苦戀單戀某某男神女神,哪個廁所最乾淨最適合如廁,或是鄰房或是同房的性生活等,正常一點的亦有為自己的學系申冤,為入錯學校而鳴叫,甚至有點感懷身世,覺得入了大學以後,還是給別人比下去等,風格各異。秘密內容雖然千篇一律,但是不算沉悶,始終各人筆觸不同,感覺不同,有人大罵,有人幽默,有人爆粗,當然更多的以網絡用語,嘻嘻哈哈地寫一堆。好看不好看,這是個人品味,但具質素的「秘密」其實很少,偶爾一見,立刻多看幾遍。

對於Secret Page,這算是第二層的社交網絡,一開始以秘密為綽頭,叫座力驚人,但很快就變成了公開的論壇,各人就喜好意見點評,為著別人的秘密,百家爭鳴,不同的是這次留言的人,大多人都以真身出現,不像在各論壇中的會員,會自我隱藏,作一個新電郵新網名。雖然今期流行,但若然繼續以現在的模式運作,直言覺得全盛之期,未必很長。始終從內容而言,初看覺得有趣,但當看了幾十則,而且跨院校閱讀以後,就會發覺不外如是,薄扶林如此,馬料水如此,清水灣亦如是。這幾天,這類Page仍然很紅,各人當然還會默默地看,偶爾搭幾句,Like一下,但久而久之,愈談愈少,就會離開,回到原位。

2013/04/25

葉問現象



這幾年,香港電影圈中最當紅的風雲人物非葉問師傅莫屬。從甄子丹、杜宇航、梁朝偉以至黃秋生,短短五年之間,出現三個導演、四個葉問、五齣電影,還有一齣3D版的葉問正在拍攝當中,這位宗師的名字接連不斷登上銀幕。

幾年前,葉問對於大眾來仍然陌生,只知他是李小龍的師傅,其他細節都未必清楚。但今天的葉問已不再是「李小龍的師傅」,變成了把詠春發揚光大的「一代宗師」。據《葉問.詠春》所述,以前葉問在電影的角色「都是配角,主角是李小龍」,然而李小龍的電影這幾年已寥寥可數,葉問的電影卻一齣接一齣,幾乎讓人吃不消。

這五齣葉問電影各有特色,筆者不逐一點評,只是想談一下這陣子的葉問現象,嘗試解構三位導演開拍葉問的原因。一切或要從王家衛起,雖然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於2013年才正式上映,然而,這齣電影在十年前已構思,是「葉問現象」之始,只是一拍經年,只聞樓梯響,令電影迷引頸以待。王家衛接受訪問時,曾透露當中的構思,源於看過葉問逝世前三天,拍下打木人椿的片段。這片段帶著葉問希望把詠春流傳的最後心願,感動了王家衛。他開始籌備,從葉問開始,最後電影甚至談了功夫與武林。
後來,葉偉信搶了頭啖湯,伙拍甄子丹拍了《葉問》與《葉問2》。以葉問為題的電影鬧出雙胞胎,開拍時還是引起一陣爭議。問到葉偉信,為什麼拍攝葉問,他葉問作為宗師,地位崇高,但卻幾乎沒有與他有關的作品,而且,很多人想拍李小龍,卻不知從何入手,拍他的師傅,相對容易一點。結果,葉問就此跑出。事實上,葉問身為詠春高手,同時又是讀書人,亦文亦武,加上性格溫文低調、不好鬥爭,正正符合中國人心中的宗師形象,得一拍。

最近,邱禮濤的《葉問:終極一戰》上映,由黃秋生飾演葉問。其實,邱禮濤早於2010年,他已跟杜宇航合作了《葉問前傳》,拍攝了一幼一老的葉問。只是比起今次,《前傳》的迴響不厲害。相比起其他兩位導演的作品,邱禮濤這次的中年葉問,決意把葉問真實的經歷,盡量呈現於銀幕當中,還原本真,而且直言著重當中的情懷,企圖拍出一個嶄新的葉問。
縱使他們有不如理由,五年之間這麼多相同題材的電影屬非常罕見。當甄子丹深入民心,戲迷還在回味《一代宗師》中千絲萬縷的關係,黃秋生又忽然穿著唐衫做葉問,所以,身邊總有人問:「又是葉問?」讓我們把焦點重置於甄子丹的《葉問》之上。作為第一齣上映的葉問電影,《葉問》叫好叫座,在香港與國的票房相繼報捷,甚至於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榮獲「最佳電影」,初步建構了葉問現象的基礎,繼而促使《葉問2》,以及《葉問前傳》等相關電影的先後開拍。
《葉問》讓男主角甄子丹一炮而紅,同時在大眾心目中,為葉問建立了一代宗師的「品牌」。甄子丹的功夫,加上一句「我要打十個」,為葉問打響了名聲,建立了一種號召力,引起繼續開拍的念頭。投資《葉問前傳》的冼國林,曾於訪問中透露,「《葉問》與《葉問2》主要是我和我徒弟擔當動作顧問,只是親自教授甄子丹打詠春,但怎也是輔助性質。我想有自己的Baby(電影親生子)」從此而知,《葉問》的成功,讓更多人對葉問生擴散式的興趣,於是大家尋找題材,所以少年時代一齣,中年時代一齣,虛構的一齣,寫實的又有一齣,樂此不疲。

葉問背後 是不同的民族主義投射

《葉問》劇本不跟史實,但亦為電影公司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 電影中,葉問被打造成新一代的「民族英雄」,在抗日時期打倒日本軍官(第二集亦打敗英國拳王),傳揚民族主義與愛國情懷。結果,香港觀眾認識甄子丹,功架十足,打得震撼,獲得超過二千萬港元的票房,而在中國地更加狂收過億元。
在觀眾對合拍片有所排斥的時代,《葉問》成功拿捏兩地觀眾的需要,各取所需。電影的背景是30年代的中國,正日本侵華的時代。那時的中國處於弱勢,根本無力反抗,人民只能屈服於日軍的強權之下,吞聲忍氣地生活。電影中的葉問,功夫了得,實力比日本將軍更強,更重要的是他呈現了武者的風骨,不向日軍低頭。在打鬥之中,戰勝了那名日本將軍,縱然橋段只是虛構,但的確是為中國人吐一口烏氣。對地觀眾而言,葉問的角色是一個民族的投射。即使背景是八十多年前的中國,但中國至今與日本之間的微妙關係依然存在,經常生衝突。故此,當葉問以一種以實力取勝,同時保持武者氣度的形象出現,在現時的中國,依然有其表徵與意義。
對於香港觀眾來,強調民族愛國主義思想的題材明顯並不吸引,葉問對於他們來可能有另一種意義,我們不是由民族的宏觀入題,相反傾向微觀的本土與地道的情懷。李小龍是香港的傳奇人物,縱然英年早逝,但影響力依然驚人,作為李小龍的師傅,葉問的事蹟早讓人有所期望,甚至是香港武術時代的延伸,豐富了李小龍以前的紀錄。而且,葉問曾求學於聖士提反書院,後來亦於香港渡過下半生,一生與香港密不可分,或能讓觀眾更為投入。縱然《葉問》還沒有描述葉問來港的事,但他來港後的經歷,是很多老一代市民的寫照,當中的情懷,引起不少共鳴,是以拍至續集時,仍然具吸引力,葉問來港的日子,是香港由百廢待舉的戰後,由漁港上路成為一個國際級城市的時代,我們懷念葉問,是不是在懷念那個沒有負擔,一切重來的美好時代?

《葉問》的開拍亦打破了近十多年的香港武俠電影荒。香港製作的武打電影,口碑一直不錯,然而近年隨著製作人,以及演員相繼於荷里活發展,而失色不少。拍攝了過百齣的《黃飛鴻》系列電影,於1997年的《黃飛鴻之西域雄師》後,都暫告一段落。縱然成龍偶有新作,但是硬橋硬馬的武打片,在市場仍是缺乏。葉問的電影,建立了獨特的品牌形象,讓觀眾對戲中的打鬥有所期待,拳拳到肉,好不刺激,或是兩門派的對決,或是與敵人決一死戰。一名曾於香港居住的宗師,教香港引以為傲的打鬥場口,對港人,依然有叫座力
「葉問現象」的出現,一旦對兩地觀眾有意義,葉問電影繼續開拍則未必出奇,正如邱禮濤在一個發佈會上曾,「一個傳奇人物不怕有多幾部電影表現,怕的是被濫拍。」一位傳奇人物總有不同的向度讓創作人取材,繼而於眾多同類電影之中,穎而出。雖然葉問現象的形成,甚至風行,只是幾年之間的事,然而老中青的葉問都被拍過;妻子張永成不跟史實來港的拍過,與八卦掌掌門人的曖昧拍過(王家衛卻指他拍攝時,並無此意),跟上海婆的紅顏知己情緣拍過;日本軍官打過,西洋拳王打過,洪拳與白鶴亦比試過。若然現象繼續,如何繼續拍這位傳奇人物,而不落得濫拍的質素?甚至在新的角度中,繼續引起觀眾的共鳴?恐怕還看各創作人的功架,免得毀了難得的百家爭鳴。

----

刊於《評台》

http://tinyurl.com/cmc3rap

2013/04/23

四月.小記




匆匆四月。

翻著月曆,不知不覺地,又過了一年的三分之一。我依然很懶惰,說了會同步上載為其他地方寫的文章,結果拖著拖著,拖到這一天,又沒有上載,但這一天決定寫幾句軼事。如果記得,明天才上載。然後,我繼續很懶惰,沿用〈 三月.小記 〉 的文章篇名,再寫一篇單純記事的 〈 四月.小記 〉(不要看完《100毛》,就問我為什麼要在篇名加上「.」,因為這是個人喜好)。

是日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閱讀日,所以今天要閱讀,寫完文章以後,今晚決定完成《爸爸媽媽上戰場》。這本書從家長組的角度,描述反對國民教育的歷程。雖然沒有學民思潮的激情,但讀著的時候,看著一班沉默而成熟的家長捱更抵夜,步步為營,彷彿把去年的事情,重新體會一次。

然後,今天又再走去看《逆光飛翔》。第二次進場,感覺還是非常好,深刻了內心的感受。上次看的時候,忙碌得很,今次重看,怎樣也要寫一篇。然後,離開戲院以後,在路上看見了兩張《天煞逆緣》(The Host)(第幾次這類天煞天網,然後配逆緣)的戲票,還是完整的。有趣,很八卦的看了幾眼,把戲票放在一邊,然後離開。

最後,紀念今天在 Email 當中,犯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 grammar mistake,讓我在意了一整天。唉。

好了,工作去。

2013/04/07

無題(我是會考的年代)




這幾天,在Facebook發現,原來明天就是考DSE的大日子。

年紀漸老,身處的時代,彷彿早被淘汰。曾經讀過很多年的免費教育,為的是那兩個公開考試,然後,輕輕的招手,就這樣作別了。

DSE這回事,雖然被外國的大學認可,但對於我,還是有點遙遠。去年,有一個做白老鼠的表弟,偶爾談幾句,對DSE還有一點留意;這一年,根本忘記了。

記得從前這段時間,總是很緊張,特別自己考試的一年,以為全地球的香港人都留意考試的消息。所以,一到三月,每個人走過來,我都以為他們說考試加油之類,當然整個網絡上,充斥的都是早睡早起加油奪A的祝福(對了,現在沒有A,就摘粒星星,或是摘隻猩猩也好),手機上又有很老土的祝福與笑話,然後警告收訊者,不再外傳就招來禍患的短訊。是的,我沒有傳出,所以最後再見了,這又是後話。

說了這麼多,是懷舊,也是無奈。然後,原來有些事情,當刻重要得以為是人生的全部,幾年後回望,又是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真的,沒有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