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6

The Help 寫出友共鳴


The Help 再次令我相信,好電影在香港這個商業市場並得不到應有重視。

電影以美國白人家庭與黑人家傭的矛盾為主線,是一部值得反思的電影。其中一幕提到黑人家傭雖然奉獻一生於同一家庭,努力地照顧小孩,但小孩們長大後竟然提倡「白人權益」,例如禁止黑人家傭不能使用主人的廁所等,顯出人性一個很大的問題,亦令人搖頭嘆息。

除了講述種族歧視之外,戲中也提到白人之間的地位歧視問題。自小出生於富貴家庭的貴婦們不屑與嫁入豪門但出生於貧民區的少婦Celia Foote有交流,甚至整班貴婦們蹲在地上假裝不在家以打發Celia。不過,因為出生於貧民區,Celia能厚待她的家傭,與家傭一同吃飯,與一班所謂「貴婦」形成對比,諷刺味十足

劇中主角Skeeter雖然身為白人,但對家傭對有一份感激的心,促使她為黑人發聲,暗暗地與家傭們進行訪問(當時在密西西比州提倡黑白人種平等是犯法),寫下黑白人種之間的不平等。無奈地想,黑人們要打破種族歧視的界限還是要依靠白人,不能單憑一己之力,但慶幸還是有一班白人願意為少數發聲。

戲中有不少令人抱腹大笑的場位,也有幾幕深深地感動人心,是少有的好電影。兩位黑人主角Viola Dallas Howard和Octavia Spencer演技不錯,各有特色,一個認真一個搞笑,絕佳配搭。另一個黑人女角Cicely Tyson戲份不多,但極為搶戲,亦搶了不少觀眾的眼淚。 

雖然黑白人種在香港並不構成問題,但是歧視問題仍俯拾皆是。也許當我們看這電影時不斷罵戲中的奸角,但我們很多時候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其實看完整套戲最不明白的地方是,有些白人雖然連跟黑人使用同一廁所也不願意,卻願意把自己最疼愛的兒女交到黑人家傭的手上,任她教導孩子、親孩子,這究竟是什麼的道理?

後話:看戲之前曾跟友人研究這戲名,發現它的中文譯名老土又奇怪,也許令不少人錯失這電影……

2011/09/24

Apollo 18 阿波羅18號


入場之前其實也不太肯定這部電影說什麼,只是題材頗為特別,所以糊裡糊塗買了票。看完之後,那種糊裡糊塗的感覺更強烈,就是不太清楚發生什麼事。

電影之始,它強調了這部電影是以一個發佈了太空人登月片段網站的片段剪成而成,但的確欠確些信服力 (不掛除當中有些遠鏡頭是採用了那些片段)。

之前看各大戲院的簡介,有些編它為劇情,亦有些把它歸入科幻、驚慄……若說它是劇情片真的有些問題,它的劇情未免頗為薄弱,很多事都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若是科幻片,那就更加費煞思量,找不到很科幻的情節;若以驚慄片自居,那我只能說連怕看驚慄片的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

不過,這電影也是借美國人登月來諷刺美國政府,揶揄美國精神。

2011/09/22

心血來潮

                

最近身邊發生了太多事,以致有點腦閉塞,想不到有什麼以小見大的道理體會值得記下來。然而,今天在這寧謐的環境下本人忽然心血來潮,就無聊地打一篇什麼給誤打誤撞又或是心血來潮來了這個blog的大家無聊一番。

(1)

初中年代的時候,xanga崛起,受追捧程度或有如現在的Facebook (我知道我有點誇張,但你說當年有什麼大熱)。回想當年,每天回到家後即使自己不上載日記,也會去朋友們的日記遊走幾回,來來回回一晚又過去了;現在,xanga好像已被淘汰,剩下很少的用家繼續留守。早一段日子,我心血來潮上了一次xanga,屬意找回自己一些被遺忘的記憶,但是每次想click older posts的時候,電腦總是hang機 (這或許是往事只能回味的最佳詮釋)。

每個年代也有自己的產物,過時以後或許留下用家的一聲嘆息悔恨自己當年年少無知被它騙財騙時間,然而被騙也代表曾遇上,總好過現在跟別人說:「我沒有用過xanga。」

(2)

昨晚突然又Mood到,我很無聊地把2002-2011年的戲票資料整理為一張list。由於平日已經有整理戲票的習慣,所以昨晚的工作只是把資料打進電腦,花的時間其實不多,只是在整理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曾經以為在整理戲票的時候,我會勾起很多童年回憶,就是那段日子曾發生什麼事,又或是一些特別的感覺,然而這都不曾出現。一直以來,我也沒有記下這套電影跟誰看那套又跟誰看的習慣,就是十分信賴自己的超強記憶,結果證實人腦的記憶體是有限,我原來是會忘記。很多電影我甚至忘了自己是入場觀看,更遑論是跟誰看,然後又有些電影真的想起也想否認自己竟然會厚臉皮去購票入場,就是爛片程度到達入場也會影響個人品味的低質素電影。

不過,很多曾一起入場看電影的人現在都與我的生活完全割裂,就是我們已徐徐地離開了對方的圈子,留下一段回憶,一張票尾。曾經覺得這些是遺憾,就是以往的朋友都不能一直走到最後,然而現在想起這也是正常,有些來了,有些離開,誰都不能確保自己下一秒還在不在。

(3)

雖然說是心血來潮,但寫著寫著又好像找了一條主線。我真的超級欣賞自己的好才華,嘻嘻,臭屁完畢,我再自戀多幾秒,恐怕有些人以後不再到訪,或是暗中派人追殺我。



時間,其實是最大的兇手。它謀殺了我的記憶,也謀殺了很多……

2011/09/17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由書展前知道八月九日香港有一場優先場開始,我無時無刻都想在正式上映前入場,結果成功比在香港公映前入場 ,但時間轉眼間已經去到九月十七日。

也許真的抱有太多期望,而且原著真的非常好看,相比之下,電影真的比較失色。我相信這也許是自我認為電影版會與原著一樣以九把刀與沈佳宜的愛情為主線,無奈電影版加入了很多九把刀式的有味搞笑笑話,把書中那種淡淡又濃濃的遺憾減少了很多 (很片段式的遺憾),轉了另一種風味。
不過,當鏡頭到沈佳宜婚禮的時候,我再次尋回書中的感覺,看著超美的沈佳宜配以那個年紀很大又有點醜的男人,彷彿突然明白刀大的傷感。原來看到自己的人與一個比自己差的人一起(其實可能只要不能自己一起都有這感覺),真的會有種種淡淡的傷感。但,我想刀大以電影圓夢,或是另一種的安慰,只是很想知道當沈佳儀的老公看到這電影有什麼感覺。

從前都不覺得陳妍希這麼吸引,就是以前對她沒有特別的印象,但當她變成沈佳儀,原來真的很有女神的感覺;至於柯震東,第一次拍戲算是不錯,但感覺不像真實的刀大;其他高中朋友們也做得不錯,很有趣。

總體而言,電影比我想像中欠缺了一種遺憾的元素,就是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位。不過看過小說始終已對故事、人物有所設定,所以有點想知沒有看過小說的人去看這電影有什麼感覺,就是電影改了很多。

其實我也算偏心刀大,雖然電影比想像中遜色,但還有衝動再看一次。



星を追う子ども 追逐繁星的孩子


全港只得MCL院線上映,在無可選擇之下人生第一次去了德福看電影。

我一直不是特別喜歡看動畫,只是最近想看的電影都差不多看過,也想回歸平淡看純真故事,於是衝了去看新以誠的新作。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自己又誤會了什麼,故事又是與我想像中的迥然不同,沒有以為的溫情,換來是神秘與冒險元素。一老一幼進了地下世界雅戈泰,老的為了找尋逝去的妻子,希望借另一國度的神秘力量令妻子復活;輕的去這地底世界尋找那逝世卻又來自雅戈泰的少年,兩個地上人入侵地下人的國度,引來追殺,開展了一段冒險。

電影的重點指出了已逝的人已經離開,再尋找也沒有意思,現在在世的人才是最珍貴,否定了一直想令妻子復生而不擇手段的森崎 竜司的行為,這值得反思。

畫者虛構的地下世界充滿一望無際的草原,樸實的農村等等,這或許也是人類最原始的渴望。 一個沒有被污染世界故事亦特別提到地下人與地上人的不和源於古時人類貪婪而挑起戰爭,這或是一般日本動畫的共同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配樂,真的超級好聽,主題曲「Hello Goodbye & Hello」亦不錯。

這電影中規中矩,但成功引起反思。

2011/09/15

抱擁這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這一刻抓緊的,下一秒仍然在我們手中,所以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或許,我們不是完全沒有珍惜的心,只是我們都以為有下一刻、下下一刻,所以珍惜得不夠用力,總把所有事推至明天,甚至以後。因為身體上的疲憊,因為相信明天還有機會,所以沒有把握時間去探望在醫院的親人。結果,想再見面的時候發現機會原來已悄悄溜走,眼前剩下一具沒有餘溫的屍體……

這種珍惜得不夠力的感覺,平日連自身也未必發覺,只是往往在最後的關頭,它成為了一種不能磨滅的遺憾。總有些人經常與你待在一起,或是家人,或是朋友,或是伴侶,因為經常見面而且深深相信他們有能力包容你的一切,在他們面前你總是表現真我(還要是負面的一面)。對家人的時候,你總想推卻自己很忙,沒有空負責家務,叫明明比自己辛苦很多倍的父母幫忙完成;對朋友的時候,你總想叫他們順手幫你做這樣做那樣,自己卻從來沒有順手為別人做些什麼;對伴侶的時候,你總是有意無意地提起你的前度,惹得對方為你呷醋而生氣,為的只是滿足自己的無聊想法。這樣過了幾個月、幾年也不覺得問題存在,直至你發現這些人、這些事原來不是掌握你手中,有些事已無聲地起了革命……也許,家人因為過份疲勞而暈倒送院,你才知道他原本辛勞得連吃午飯的時間也沒有,每天只是做做做;也許,朋友有一天移民,你才知道你平日的筆記都是他幫忙影印、功課的死線都是他提醒;也許,有一天到了差不多分開的關口,你才知道你最愛的是你的伴侶,在他面前提舊愛只是為了想他愛你多點。

然而,那時候再談也許已經太遲了。

如果真的可以,請給我機會把所有事都抓得緊緊,珍惜得夠力。這樣即使有些事情的結果也許未如人意,又或是無法改變,至少有一種遺憾會消失,而不是永遠烙印在自己的心中。

2011/09/14

有些事,就是這樣發生…

有些事,總覺得要向朋友們交代一下,然而我找不到適合的溝通方法。

我不想透過SMS跟大家說以下的事,恐怕你們收到以後不懂回應,而我也很怕受到突然很多的關心 (那時候,我已不想收到什麼);更不想單純地在facebook寫一個status,就是把事情公開化,換來更多不知從何而來卻又公式化的問候 (當然更怕有些人慣性地like了我的status)……所以決定透過blogger跟大家說一下。如果朋友們真的看了我的blogger,你就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我就不需親口解釋什麼;如果沒有看到,那也可繼續跟我談天說地,像平日一樣,沒關係的。

這個中秋沒有真正抬頭看過月亮,沒有欣賞圓月,第一次抬頭已是今天凌晨時份。當我踏出醫院的一刻,想拍下幾張相片作記錄,我終於抬起頭,看見了圓月高高掛在黑幕之上,然而公公卻於兩個小時前離開了。

從小,我跟他的關係疏離得有點過份,只是上兩代的歷史積怨,上一代的都無能為力,至我這一代更加不宜加入任何評論。媽媽那邊有六兄弟姊妹,一直以來僅有兩家跟他有有限度的聯絡 (被婆婆知道以後甚至有微言),近年情況稍為好轉,但亦只是把圈子增加至三家。在我記憶中,我們未曾試過三家這樣坐下來跟他吃過一頓飯,近年亦只是偶爾陪他喝茶、吃頓晚飯,這使我的腦海中未曾把「他」列為家人。

我跟他少有的接觸中,跟他的記憶也許比瀕臨絕種動物的數量更少,我甚至相信有幾年,我們是不曾見過對方。若要往記憶深處尋找,我只記得他曾給我一台小型彈珠機、一封利是,卻找不到相處、溝通的片段,我懷疑我們未曾單獨相處。

今年農曆新年年初二的凌晨,獨居的他被發現在街上暈倒。自此,一向獨來獨往的他不能再走路,更遑論照顧自己,只好把他送入老人院。在幾次的醫院、老人院進出後,一直有吸煙習慣的他被證實患上肺癌,情況愈來愈差,高大的他更瘦得只剩下骨頭。在這件事上我的冷血程度很高,高得令自己也有點詫異,沒有定時去探望他,更沒有什麼特別的擔心,一切像是與我無關。只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他睡在老人院那窄小的床上,腳不能伸直,卻幾次睜開眼看我,甚至把我認出來,我才發現自己不是冷血的動物,但這次以後,我還是很少去探望他。

今天下午準備去探望他的時候,突然接到舅父的電話,說他身體的含氧量低,差不多昏迷,所以立刻打999送他急症室。在老人院的時候,他奄奄一息,完全沒有反應,只有輕微的呼吸,但在急症室的時候,他已經能睜大眼睛,甚至對我們的說話有些反應。

後來,我們家要去婆婆那裡吃飯,離開了醫院,只留下舅父一人。雖然斷斷續續收到舅父的消息,他的情況比較差,但還是能多撐幾天,甚至幾星期(就是醫生叫我們準備book類似療養院的床位)。就是這樣,我們晚飯後便回家,家人準備明天上班,舅父也回家去。

約11時05分,我們突然接到電話說他的情況轉差,應該差不多時候,我們跟舅父舅母已立刻趕往醫院。不足15分鐘,我們站在他的床前,摸著他冰冷的皮膚,發現他在我們未到以先也許已離開。

我站在他的床前,看著他的屍體,甚至伸手摸他的臉,我知道有些事我做得很差。即使沒有什麼回憶,他始終是我的親人,他始終需要我們的關心,只是我卻從沒有為他做過什麼。我一直對自己說,他曾苦待婆婆,根本不值得我們關心他什麼,只是到最後的時候,他始終是我的親人。



他的下半生都是獨居,沒有什麼人際關係,細小的家只有一張床、一台螢幕很小的電視、把他弄至肺癌香煙和酒,簡單孤單得有點可怕。可惜的是,最後他還是孤單地離開世界,甚至仍得不到老婆、一些兒女的原諒。那種感覺很複雜,我不懂形容。

他的突然離開,換來了我很多的思想,甚至是內疚。原來不能見親人的最後一面,真的真的會感覺欠缺了什麼……

因為包含了幾次的失當(他進急症室時插著的氧氣箱沒有氧氣,需要即時急救等等),導致今晚這個突如其來的結果,為事情添上更多的遺憾,也換來家人們的憤怒。我看見那個醫生被我們圍著質問,卻不斷重覆那官僚的說話,我雖然憤怒,卻也無奈。

若要總結,我只說太多的人和事,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還擁有的時候,就好好珍惜吧……



2011/09/12

One Day 情約一天


(當中或牽涉劇情,想入場的朋友自行決定是否觀看此文)

這是本週第二套抱著期望入場而帶點失望離場的電影,失望程度比Midnight in Paris更甚。

我不知道是被電影介紹、或是什麼poster欺騙了,還是自己一直理解錯誤,以為男女主角有點像牛郎織女般一年只見一次,所以電影便以One Day為名。直至中段才發現,電影叫One Day不是因為他們一年只見一次,而是故事集中說他們每年在7月15日的事。即使這只是一個小發現,但感覺的確沒有我之前認為的愛得浪漫。

男女主角其實早在認識之初,已經愛上對方,但二人卻往往錯過對方。經過多年的兜兜轉轉,最後才真正認定對方,決定廝守終生,卻又……故事不是特別引人入勝,但電影宣傳卻成功營造出一種浪漫的色彩,只是入場的時候卻發現中伏了。電影以浪漫愛情片定位,但當中沒有我期待的浪漫感出現,也沒有什麼感動位,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愛情未能打動我還是什麼。我不是那種只會為虛幻得有點非現實的純愛故事而感動的人,只是我看不出他們這種關係中的真愛,就是男主角非常濫交,甚至最後奉子成婚,但卻描述得一直愛著女主角(我明白女主角或是他的知己良朋,但在男主角混亂的私生活中怎樣也看不出愛的存在)。

男主角Jim Sturgess是電影的亮點,形象瀟灑;女主角Anne Hathaway被外國影評狠批,但感覺卻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藉得的評價 (很明顯我看不出用美國女演員演英國片有什麼問題)。

雖然整體來說,我的確有點失望,但透過一日來說一年的故事,感覺挺新鮮,而且也是一種特別技巧。只是有些年與年之間,有些一閃即逝,快得令人忘記了今夕是何年。

2011/09/10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當中或牽涉劇情,想入場的朋友自行決定是否觀看此文)


無論是故事內容、trailer,以致海報,Midnight in Paris都給我一種浪漫的感覺。這種浪漫不是那種愛情中的浪漫,而是一種超乎現實的浪漫感。

電影不列入好看之作,結局雖然有意思,卻感覺不完整。若然要在這電影挑邏輯、理性之類的骨頭 (主角對於穿越時空,完全沒有常人的驚訝。雖然這不是主線,但也是人性的表現),這明顯是不合格,然而有些地方還是值得深思。

電影之初,Woody Allen以一段幾分鐘的空鏡帶觀眾漫遊於巴黎,由早至晚地把不同的角度呈現,把巴黎塑造成一座悠閒而富浪漫主義的城市,才慢慢帶入故事。主角Gil (Owen Wilson)是荷里活的電影編劇,但想寫一本小說,為尋找靈感漫步於午夜巴黎,因緣際會之下回到1920s的巴黎,與一班大文豪、藝術家相遇……

Gil起初沉醉於回到1920s的巴黎,認識不少大文豪,如Hemingway,甚至邂逅了Adriana (Marion Cotillard),一切都使在現實生活過得不太愉快的他感到無限的樂趣,最後更與Adriana回到Belle Époque。在那裹,Adriana找到她的best era,所以不願離開,而Gil則發現了雖然喜歡這虛幻的生活,但還是接受現實較好。Gil曾對欲留在Belle Époque時代的Adriana說:「你喜歡這個虛幻的角度是因為在這邊你能逃避了現實的苦惱,但當你留下來,這邊也會變為你的現實,你仍然會存在苦惱……」(大概意思是這樣,希望沒有記錯:) 這一番說話差不多是整套電影最想表達的信息,也是對一些經常想逃避現實而遠走高飛的人的當頭棒喝,逃避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另一思想點則是關於選擇配偶的條件。故事起初突顯了Gil與未婚妻Inez (Rachel McAdams)之間的張力,Inez不了解,甚至不支持Gil寫小說的計劃,而且也對Gil的能力存有懷疑(只相信在巴黎遇上的朋友而不理會Gil)。其實,我能理解Inez的行為,就像是望夫成龍,所以只希望他專注在可發展的行業,而不是去寫一本不知銷售結果如何的小說,只是我不能贊成她的行為。


夢想,所以稱為夢想,是因為它是你心中極為重要的事,是其他人無法理解。如果作為別人最愛的人,卻無法接受對方的夢想,那麼這一段關係如沒有生氣,也差不多去到終點 (這很明顯會變成一個二選一的問題);相反,人生中如果可以遇上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固然是好,只是這是可遇不可求,但能遇上一個即使對你的一切不甚了解,卻仍無限量支持自己的人,這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是很多事無法媲美。


故事最後Gil與未婚妻分開,於巴黎的街頭遇上了一個志同道合的人……


它沒有明確的結局,但一切盡在不言中,只是結局來得太突然,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就完結

2011/09/05

未來是什麼的一回事?





我一直相信,未來是現在的動力。

為了入讀理想的大學、學系,所以公開考試之前兩年要拚命一讀(即使過程未如想像中努力、結果亦未如心中理想,狂叫一聲還是必要);為了放假去外地旅遊,所以之前幾個月必須放棄瘋狂購物的習慣儲足夠的金錢(當然可能是一年的持久戰,以換來幾日的輕鬆假期);為了將來有資格教琴賺外快,所以今天多練習幾小時也是無可厚非(這是我腦海中一廂情願的想法,我想應該沒有人在練習的時候想這回事)……

為了他日可以什麼什麼,所以今天要什麼什麼……像是一條不會錯誤的方程式。

上一次苦惱失意之時,想起了李白的詩句;今次又再想起這一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應該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或者更適合。



想起九把刀《等一個人的咖啡》中的阿拓,他說他只會為十年後還著緊的事而介意,就是今天跌了一百元,十年後的自己應該沒有什麼感覺,那就算吧。我想,十年後的今天,即使我不記得何時何地為了這事而苦惱,我還記得自己曾為這樣的一件事而想了很多……

今天的我真的對以往一直堅信的信念動搖了,為未來感到徬徨與無助。第一次覺得未來是不切實際,第一次想起未來有窒息的感覺,第一次……放棄思想未來。

我不知道這樣的人生哲學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最應該,只是既然想起未來使我不知所措,我只好跟自己說:「隨它吧……」,讓我專注當下這一刻。讓我單純為喝一杯PCC的chocolate paradise而欣喜、為只跟朋友談一通電話而滿足、為補完一次習而大叫一聲……這樣的想法或者很幼稚,亦只是一種著眼微觀而逃避宏觀看事件的方法,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只要這一刻活得快樂輕鬆,我的確不願在多想以後的什麼……



2011/09/03

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雖然2009底已在印度上映,不少網站亦能找到這套電影,但還是十級建議大家去戲院看這套電影。

3 idiots講述Rancho、Farhan與Raju在大學讀書時認識成為好兄弟,各人性格迥然不同,卻又背負著不同壓力在大學打滾。電影以倒序形式,透過Farhan與Raju找尋失去聯絡的好兄弟Rancho時,Farhan回想與Rancho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帶出故事,諷刺現時教育制度,以及一些社會的陋習。

電影全長171分鐘,我一見到片長差不多3小時已有退縮之嫌,但幸好最後堅持入場,有超級意外的收穫。遺憾的是,這電影只在百老匯院線上映,選擇不多,想坐得舒服的更只得幾間(旺角與電影中心的椅子比較落後,3小時的電影建議選擇椅子較佳的戲院。) 不過,電影真的好看,3小時一閃即逝。

上一齣跑出的印度電影很明顯是Danny Boyle的Slumdog Millionaire,用主角悲慘的一生帶出印度貧窮的問題,看後心情不禁沉重起來;今次卻相反,3 idiots以輕鬆、幽默諷刺教育制度,整場笑位甚多,有一段時間整個電影院都笑得欲罷不能。今年看過不少以笑片自居的電影,賣弄低級趣味,我卻笑不出來,但這套真的忍不住開懷大笑一番。我已忘了多久沒有看過一套電影可以讓我這樣地笑。

除了笑位之外,這套電影有一個場口令人很震撼,看下去令人黯然神傷,輕輕搖頭。

雖然極度推薦,但是我覺得有些片段脫離真實,後期也有點拖長故事,只是整體來說,電影太出色。

想笑一笑,卻又想看些有深度的電影,這套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