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3

《字裡人間》(The Great Passage):一次屬於文人的熱血奮鬥




《字裡人間》改編自三浦紫苑的《編舟記》(中文版《啟航吧!編舟計劃》),以編輯一本夾雜潮語的辭典《大渡海》為主線。被視為「宅男」而熱愛文字的馬締光也(松田龍平飾)被離職的主編推薦加入字典編輯部。他在編輯的過程中,感受到這本辭典的使命,誓要把《大渡海》完成。最終,經過了十五年的努力,這本革新的《大渡海》終於出版。電影版由石井裕也執導,松田龍平、宮崎葵主演。電影把一本辭典誕生的過程搬上銀幕,沒有高潮迭起、震撼人心的情節,卻肯定了編輯的功勞,是一部罕見屬於文人的熱血作品。

作家與編輯是出版上的拍檔,合作得宜能把作品推至更高層次。然而,相比起作家,編輯是一份絕對「低調」的工作,「低調」得讓很多人對其工作性質有誤解,《字裡人間》卻肯定了編輯的貢獻。很多人都誤以為編輯只不過有如中學老師批改作文,替文章改錯字,重寫病句,協助作者潤飾文章,卻完全忽略了編輯在成書過程中的前瞻與策劃。一個真正的編輯,不只執著於字句當中,而是參與策劃的工作,像《字裡人間》的總編輯,因預見了未來市場的改變與需要,而計劃推出一本夾雜潮語的字典。
在出版過程中,編輯的角色舉足輕重,像香港誠品書店的一隅也寫著:「編輯是書籍的第二位作者」,就書本的出版方向和內容作出決策,更要在整個流程中作出監管。電影將字典編輯的過程一一呈現,從收集詞彙(特意到訪不同場合,如交友派對了解潮語)、撰寫解釋與例句(憑著自己的理解去編寫解釋,如「右」)、於幾十萬個字詞中選取合適的詞語,再逐一輸入電腦,到後來的排版、幾次校對,甚至選紙(不能黏著手指)等,說起來像是容易,時間卻動輒花上十多年,當中付出的心血與努力卻是不足為外人道。
這陣子,談起熱血,很多人或會想起港產電影《狂舞派》與《激戰》,覺得熱血與汗水密不可分,卻不會提到《字裡人間》,甚至覺得二者無甚關係。然而,《字裡人間》正正代表文人的熱血,他們對重視的事持之以恆地付出,像是經過時間歷練的紅酒般,看似平庸,呷下去卻香純濃郁。
面對外在的困境,字典編輯部沒有迅速被擊敗,反而願意堅持,爭取機會。起初,字典編輯部已被塑造成一個沒落的部門,被其他部門取笑,辦公地方被置在公司舊翼的狹小房間,甚至連籌備中的大計劃《大渡海》亦險些遭社長中止。然而,馬締在社長面前堅持完成《大渡海》,更感動了一直對字典編輯顯得不太在意的西岡正志(小田切讓),調職換取《大渡海》得以繼續。

而且,計劃落實以後的十幾年寒暑,馬締與同事一直保持衝勁,沒有因時間而將起初的熱情忘掉。他們日復日收集詞卡,進行編務工作。進入最後階段,發現字典有漏詞的情況,馬締寧願立刻暫停手上的校對工作,連續通宵從頭核對目錄,也不容許發生錯誤的可能。在辭典出版之後,他仍與同事繼續收集詞卡,並在辭典的記者會中,笑言「明天要開始做修訂版」,在外人看起來沉悶的工作,編輯們卻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對文字的熱誠。
《字裡人間》的熱血,沒有拳頭與力量的比拼,主角只是一如以往地在喜愛的工作中,日接日地埋頭苦幹。在旁人看來,甚至在曾任編輯的西岡眼中,馬締的工作簡直是苦差,一做還要花上十多年,然而有一班人卻是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為此付上心血。電影中,多次問到該如何解釋「左右」的「右」字,有言面向西面時,北就是右,也有言「10」字當中,「0」就是右邊。文人的熱血,不是見於汗血與肌肉之上,而是翻著字典(或是其他書籍),就是在看似簡單的「右」字上,也能看見一班人的心血。從今以後,看書時不應只看封面與內文,更應該翻到版權頁,感謝一班編輯為文字花上的青春。

--

刊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http://www.filmcritics.org.hk/電影評論/電影新人類/《字裡人間》:一次屬於文人的熱血奮鬥


文章刊登了一陣子,再次忘記把文章回歸這裡。沒想到,電影能夠上映了一個多月,而且口碑不錯(也許身邊太多出版人),特此一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