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7

「馬國明」與「歐洲12國16天遊」的化學作用



最近,文化學者馬國明出版首本小說《歐洲12國16天遊》,透過故事,回望香港。聞說出版社印量很少,一書難求,預講也完結,特意周圍尋書。

不過,「馬國明」與「歐洲12國16天遊」合起來,倒是有點「化學作用」。

這也許不是新鮮事,在朋友面前說想看「馬國明」,引起的是朋友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一副「估你唔到」的神情,令我差點以為自己欠他幾十萬。一秒過後,朋友奸笑地問:「寫真集呀?」第一次聽,險些大笑噴飯,之後有了一點免疫。為免對方誤會我天天在家煲「on call 36」,我只好花上很長的篇幅,強調我說的「馬國明」是超級有名的文化人,而不是每天在「on call」拉著楊怡的馬國明。

近來,大家都在尋書。朋友告訴我在書店找「馬國明」時,換來店員的歧視。聽了以後,有一點無奈。雖然在廣大市民心中,「on call」的馬國明比文化人的馬國明更有名、更入屋,但是走入書店,就應該有所共識,尋書的人想找的是與書店更有關的馬國明。

除了作者品引起無限延伸後,「歐洲12國16天遊」同樣引起話題。今天,我在某大型書店找書時,憑著朋友的「貼士」,在放歐洲意大利什麼之類旅遊書書架找到這本《歐洲12國16天遊》。嗯,雖然小說以歐洲旅行團為背景,書名也與旅遊有關,但這三十多萬字、五百多頁的巨著怎看也不像是旅遊書。一間大型連鎖書店,負責排位、分類,又或是入貨的人是不是應該可以為書本放在一個比較合理的位置?


最後,忽發奇想,不知道有沒有人以為馬國明的《歐洲12國16天遊》,是「on call」馬國明帶粉絲遊歐洲的旅遊相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