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9

《歸來》不是,也不應該被視為愛情小品


張藝謀的新作改編自嚴歌苓的《陸犯焉識》,取名《歸來》,把側重點放在男主角「歸來」之上。若然單看故事情節,以至戲中所營造的氣氛,這齣電影是浪漫的 ── 一個為愛無了期的等待,一個為愛不惜拼命回來,說的是一種至死不渝的愛情。縱然如此,《歸來》根本不是,也不應該被視為一齣愛情小品。

「歸來」,在電影中是困難的。陸焉識(陳道明)曾經兩次歸來,一次以失敗告終,另一次雖是成功,卻是面目全非。第一次歸來,正值文化大革命,他成功逃脫,妻子馮婉瑜(鞏俐)不敢開門相見,而女兒丹丹(張慧雯)為了演樣板戲的女主角,不惜出賣父親。他的第一次歸來,以被捕告終。第二次歸來,是文革以後,陸焉識被平反,終於回到北京的老家。正以為有新開始,卻發現老妻患病失憶,視他如陌生人。他只得一直住在馮婉瑜的附近,每天找新的方法接近她。
歸來的困難,是源於當時的政治環境。然而,導演卻抽空了當中的政治元素,轉而強調男女主角對愛情的堅晶,把當時的背景 ── 之前一連串的運動,以至後來的文化大革命單純地視為讓二人分隔兩地的元素,抹殺了這種背景對角色的影響。如陸焉識,從他的學養,如懂得法文,也懂鋼琴,以至後來的滿面污穢,瑟縮於橋下。這種形象的反差,對角色理應有著心態上的改變,但電影通通沒有交代。他的歸來,彷彿就如離國以後的一次歸來,沒有被政權壓迫的痕跡。
又,對於馮婉瑜,故事把她的失憶歸究於患病,彷彿她的悲劇是從病而起,淡化的政治背景的影響。因著不同的政治運動,她與陸焉識被逼分開二十年。後來,為了見逃跑的陸焉識一面,又被黨員推倒在地,血流滿面,親眼看見他被逮捕。馮婉瑜的悲劇,不是面對深愛的陸焉識而不得知,而是早在陸焉識被捉拿的一刻,就已經開始。
無可否認,《歸來》拍得好,陳道明和鞏俐的演技都是爐火純青,他們之間那種淡然的感情,也能感動了觀眾。失望的是,電影把重點放在陸焉識的歸來,以至他與馮婉瑜的愛情之上,而不願觸碰當時的時代的背景,讓故事變得離地而不實在。不過,透過戲中的僅餘描述下的認識,抑或對歷史的理解,《歸來》的背後都是一道沉痛的傷痕,而不是一齣充滿浪漫的愛情小品。

刊於《評台》

https://www.facebook.com/chingszechue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