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7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如果今日你仍然不明白


1960年代,正值黑人民權運動的高峰。那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已經奪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回到美國,爭取民權的路依然嚴峻。他毅然走入一些黑人被歧視的區域塞爾瑪(Selma),組織不同的遊行,為黑人爭取投票權。如果早一年,《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只會是芸芸講抗爭、講黑人民權電影的其中一齣,但經歷去年的佔領運動,這齣電影對香港人來說不只是歷史,更像一面鏡子;又,如果早一個月,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期望與電影作出連結,但在剛過去的奧斯卡,主唱主題曲GloryCommon在台上將這首歌送給香港時,也讓這電影與香港正式進行一次無縫的連接。
或者,抗爭從來大同小異,所以電影所提及抗爭與佔領運動是如此的相似。大銀幕上看見的,正是當日街頭可以親身經歷的。很多人事後把焦點放在60年代的警棍與催淚彈,用以對照2014年很多個日與夜,這些武器、那些警察曾經跟我們如此接近。無可否認,Edmund Pettus Bridge警察追打抗爭者的一幕,是如此觸動在螢幕下的我們,因為當中的混亂曾經是我們的生活體驗,而不是一件與我們距離很遠的事件。
然而,相比起Edmund Pettus Bridge,有另一幕雖然拍得平淡,但更是當頭棍喝,以簡單的幾句說明選票的重要。那一晚,馬丁路德金與一眾朋友坐在屋內,討論為什麼他們不把注意力放在貧窮、教育這些更表徵的問題上,而拼命爭取沒有實質作用的投票權。直至現在,這些問題很多人一直繼續問,投票權究竟有幾重要?如果我們忘記了梁振英曾經提過選票能把政策的重心傾斜(一萬四千元事件),馬丁路德金重覆一次:選票是有改變的力量。如果政治是利益的把戲,一張選票就是一份bargaining power。雖然有選票不代表心想一定會事成,但有一票在手,政客起碼不敢公然漠視你的利益,因為你的決定隨時影響他的政治生涯。之後,再要求他們解決貧窮、教育的問題,就變得如此順利成章,而不像之前,他們連生命也是被人輕蔑。
選票的功用不是單純讓你行使公民權利,而是讓你擁有改變的能力,讓政府、政客對你負責。現在,政府、建制派叫你「袋住先」,然後很多人繼續反對。反對的原因是因為當你「袋住先」,你是有選票,但卻失去了背後那能夠改變的力量。如果選票不能令你有改變的能力,那麼你的一票就如無有。或者,現在的我們看不見選票的能力,因為我們的選票能把心儀的議員送入立法會之餘,還有些議員不需選票也能闖入立法會,為所欲為。但是,電影以歷史說明選票的能力:能將錯誤行使權力的人送離權力的核心、能使一向漠視你的人看見你的存在,甚至能把曾受歧視的人送入議政的地方。
看《夢想之路》時,聽著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看著那一群為理念走上街頭的人,總是不期然回想起自身的情況。如果今日你仍然不明白去年的佔領,應該進場觀看這場五十多年前發生地球另一端的抗爭,因為兩者是如此的相似(當然,當日的黑人面對的危機更多更大)。當發現六十年代的美國與今日的香港如此相似,不禁泛起一種無可奈何,但是感激當日有人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為著值得爭取的事爭取,不怕強權,不怕暴力。正因為有這樣勇敢的人,這個世界才更有力量走得更前,更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