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2

The Lady 昂山素姬


這一段時間,美國、英國,甚至是緬甸的政治人物都通通被搬上大銀幕。繼J.Edgar後,The Lady是我最近第二齣欣賞的名人傳記式電影,然後接著上映的是戴卓爾夫人。我從來都不是對人物傳記式電影擁有特別情意結,但暫時看了兩套感覺還是不錯,這不禁令我對戴卓爾夫人多了一點期待。

The Lady是根據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姬的經歷而編成,電影以她與丈夫Aris的感情作為主線,帶出昂山素姬對她國家的愛與犧牲。電影以昂山素姬父親昂山將軍被刺殺為序幕,介紹了昂山素姬那不平凡的政治背景,餘下的時間電影都透過了以昂山素姬與Aris的分離,淡淡帶出這位民族女英雄對國家的付出。電影選取了這切入角度的確不錯,除了以側寫表現出昂山素姬對國家的負擔外,也使人更加了解這位奇女子。

記得中學讀西史的時候提到昂山素姬,遺下丈夫、兒子在英國,一人隻身於緬甸推動民主運動,甚至連丈夫逝世也不回英國探望,留下了令人不太理解的愛國家多於愛丈夫的形象。The Lady解答了這疑惑,電影成功帶出昂山素姬的無可奈何,緬甸是她一旦離開便不能再踏足的土地,同時她一直堅持的民主運動將會於她離開的時候正式崩潰。昂山素姬的家庭背景、學識使她成為國家、人民的希望,很多人為了跟她一同推進民主運動而被虐待、被殺、被勞役,她所背負的不是自己的期望,而是整國緬甸的命運。而且更重要的是,Aris一直支持太太的行為,沒有因為愛而自私地把她留在身邊,相反他在英國處處為太太張羅一切、不斷申請VISA希望遠赴緬甸,身體力行地支持太太,甚至在患癌期間叫太太不要回來,不要把一直堅持的付諸流水。他們二人的感情是昂山素姬被軟禁時的一種支持,也把電影拉到另一種感覺。

當中有幾幕也使人印象深刻,現在輕輕一提,作為小小的回味。電影中有兩幕以緬甸人民側寫昂山素姬的片段,一段是他們人傳人帶出昂山素姬將在城中發表第一次講話,另一次剛是透過身體語言表達了昂山素姬面對軍政府的淡定,兩幕雖然只佔了電影的小部分,卻是畫龍點睛。另一幕是當昂山素姬踏上講台發表演講,台下埋滿了人海,那刻不禁有點感動……

最後是她不能親身去拿諾貝爾和平獎,這也許對我們來說,是有特別的情意結。

配樂也不錯,配合畫面,帶出淡淡的哀怨感,便電影的感染力更強。

不過,電影中說述昂山素姬決定留在緬甸推動民主運動的轉捩點略嫌不夠力度,那種震撼應該不足以使她畢生奉獻給國家,宜加強軍人與學生的衝突。

最後,為楊紫瓊拍手。除了她的外型與昂山素姬有幾分相似之外,她流露的氣質也挺配合,還有她在講台以緬甸語演講也是值得令人鼓掌……

總括而言,電影雖然不是以十分政治的態度說昂山素姬,但是透過她與丈夫的感情線,更加突出昂山素姬的人物性格,以及她的犧牲,也令電影的感覺更加淡然憂傷,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