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Les Miserables 孤星淚





前言:太多東西想說,結果花了很多時間寫了一篇長得有點嚇人的影評。沒有興趣的人只看簡介與總結也好,有興趣的感謝你把全篇看完。


Les Miserables 出自法國大文豪 Victor Hugo,構思前後達40年,終在1862年出版。故事成為19世紀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先後被改編為音樂劇、電影、電視及動畫等,影響之深,非三言兩語可說清。

故事的時間為18151932年,先後橫跨27年。 Jean Valjean 為快要餓死的姨甥偷了一個麵包而被抱,服役中嘗試逃獄,最終被監禁20年。1815年,Jean Valjean終於假釋出獄,但因為身份關係被人嫌棄,最終被主教Bishop Myriel 救回。幾年之後,Jean Valjean 化名為Monsieur Madeleine,成為一個工廠主人與市長,卻被他遇見了追捕他多年的警官Javert。另一方面,Jean Valjean也遇上了Fantine,答應她為她照顧女兒Cosette

1832年,革命氣氛濃烈。Cosette與革命分子Marius一見鍾情,Jean Valjean 為此亦加入革命軍,最後救了Marius 。當中,Jean Valjean亦救了追捕他甚久的Javert一命,Javert最後自殺身亡。

電影是把音樂劇搬上銀幕,以唱歌代替對白,幾乎幾分鐘便出現一首歌曲。電影看音樂是無容置疑的動聽,加上耳熟能詳的歌曲讓人很早陶醉在音樂之中。曾經有人跟我說過,以前看這套音樂劇的時候,經常被音樂所吸引,忽略了劇中的內容,今次終於正式了解故事背後的意思。

多位演員的演出極為出色,特別是Anne Hathaway 在電影中出場時間不多,然而讓人看得心痛,終在多個電影獎項中皆獲最佳女配角提名,甚至獲獎。

不過,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很多小說情節被刪,以致當中很多細節未能交代。當然,故事主線未被更改,內容清晰,而且其他部分亦有互相補足,但對於鍾情於劇情片的觀眾,也許算是一點的不完美。


關於愛與寬恕

Jean Valjean是愛與寬恕下的受益者與繼承者。當他受到主教Bishop Myriel招待,他於晚上卻偷了主教的銀杯逃離,被捕後再被主教原諒,Jean Valjean的一生便從此得以改變。Les Miserables 談及愛,Jean Valjean受益以後再不是從前的Jean Valjean,他幫助最底層、被唾棄的人,所以他幫助Fantine,以及女兒Cosette,把當初所領受的傳至更多的人。原以為是Jean Valjean幫了Cosette,但同時Cosette 也讓Jean Valjean享受了多年沒有得到的被愛感受。在CosetteMarius 結婚後,他更得到Marius的愛。感受了愛,傳出了愛,最後得到是更多的愛。

最後,主教說了一句,愛,就是神存在的最佳證明。複雜的情節,高潮迭起的故事,最後想說還是愛。


關於罪與公義

Jean ValjeanJavert 這對冤家貫穿了整個故事,最後以Javert自殺為終。Javert 一生堅守法律,相信Jean Valjean是帶罪之身,所以窮一生之力去追捕他;Jean Valjean 起初被逼上梁山,後來換了身份以後不斷協助其他人,但仍受Javert的追捕。

後來,Javert被革命軍捉了以後,Jean Valjean救了他一命,而且也看見Jean Valjean拼命救其他人的性命,終令這位一生盡忠的警官懷疑自己的堅持。在他放行了Jean Valjean以後,他掙扎良久,終以自殺結尾。

Javert 是故事很可憐的一個角色,他代表了公義,他覺得法律是絕對正確, 卻他忽略了「人」的元素。他一直以為Jean Valjean一直是大奸大惡、違法的人,他的堅持讓他比其他人更遲看清Jean Valjean,一生以成功捉了Jean Valjean為目標,以致即使發現真相,放行了Jean Valjean,卻沒有放行過自己而了結生命。他的一生讓人思想公義與罪的分別,與其界線。


關於貧窮

電影的故事由貧窮而生,繼而發展。有聞雨果一次在街上看見一個因偷麵包而被判死刑的男子,與貴婦的馬車擦身而過,貴婦對囚犯視而不見,因而萌生了寫作的念頭。事實上,故事多番顯示了貧窮對人民生活的壓迫,Jean Valjean Fantine 都是貧窮下的慘劇人物。他們願意吃苦,只是貧窮把他們推向絕望,Jean Valjean 因貧窮而入獄,假釋以後不得見諒;Fantine因貧窮而被逼出賣自己,沒有人願意救她。

Les Miserables 是一首社會的哀歌,為那個貧富懸殊,窮人無力反抗的苦況而寫。雖然著墨不多,然而卻是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以及當中最核心的背景之一。


關於希望

整套電影的主調是灰色。無論Jean ValjeanFantine,還是後來參加革命但戰死的學生們,他們的生命都是讓人婉惜。Jean Valjean 雖然改過自新,救回很多生命,但一生卻受著Javert的追捕;Fantine 被丈夫拋棄,也被工作中的女工嫌棄, 被逼賣頭髮賣牙齒,甚至當上妓女,為的是養活女兒Cosette,在電影中最後因病死去。 至於,學生們在1982年發起六月暴動,反對君主制而改行共和制,曾期望巴黎全民起義,結果並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持。軍隊和民眾進行血戰,學生們堅持到最後,最終不敵軍隊的大炮,全軍覆沒。

電影在Jean Valjean死後,在歌聲的引導下過渡至另一個場面。Jean ValjeanFantine,以及整班在革命的學生們在陽光下站在築得高於建築物的街壘上,後面有整個巴黎的市民站出來支持,與他們血戰時要求民眾開門被拒迥然不同。他們一起唱著代表革命的歌曲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構成一幅帶著理想,而現實卻不曾出現的場面。那是一個盼望的一幕,他們在天堂中相遇,完成了在生前未能完成的夢,不再是被離棄而絕望的一群。

這一幕關於盼望,相信表現了在音樂劇中難以看到當中的氣勢,同時深深震撼了我。


Les Miserables 牽涉的內容廣泛,信仰、政治、公義、愛情、社會等,基本上早已把它屹在不敗之地。不算很電影的電影,但是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